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能源经济学
1225 2
2010-09-28
英国《金融时报》 艾德•克鲁克斯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803

见解源自于距离。英国石油(BP)发生爆炸的墨西哥湾Macondo油井已关闭两个月时间,因此我们有可能对这场灾难有一个更清晰的看法——此前,这被美国公众的愤怒所扭曲。

尽管原油泄漏规模巨大——可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意外泄漏事件——但它并没有令墨西哥湾的所有生物灭绝,也不需要用一场核爆炸来阻止。

尽管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预测,这场灾难将“左右未来多年我们思考环境和能源的方式”,但显然,能源行业和决策者正试图表现得好像一切从未发生过。

尽管当局暂时叫停了深水钻井活动,同时开放美国更多海岸线、用于石油开发的计划也被搁置,但立法者没有采取任何一项举措,以遏制美国对燃油的需求:这种政策行动可能会使针对石油生产的限制具有长期可信性。

其它拥有深水石油储备的国家,从巴西、利比亚、加纳到格陵兰,甚至更不担心大面积浮油冲刷本国海岸的威胁,它们继续鼓励外国企业在本国海域内寻找石油。

与此同时,石油公司私下里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一些核查,将自己遭遇类似事故的风险最小化。但它们都坚称,这场灾难不会影响其海上勘探和开发计划。

然而,尽管业内普遍急于忘掉“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事件,但忽视这场灾难将是一个错误,因为此次事故突显了当今能源行业的一个重要事实。

BP钻探Macondo油井的位置是水下1英里到海床以下2英里深以上的范围,这种地理条件可能是造成爆炸的天然气泄漏的一个因素,也肯定是BP长期未能堵漏的原因之一。

一年前,同样是效力于BP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曾钻出有史以来最深的商业油井,达3.5055万英尺,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或许让Macondo的1.836万英尺看起来再平常不过。但在这种深度工作所涉及的压力和温度极限,给石油工程师们带来了巨大挑战。

他们能够应付标准程序,例如钻井,但出现问题时,工程师们就陷入了困境。正如BP已离职的首席执行官唐熙华(Tony Hayward)今年6月向英国《金融时报》所承认的那样:“我们没有你们希望我们拥有的那些工具。”

BP之所以要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运营,是因为全球大多数易于开采的石油(距离海面更近,在陆地上或浅水中)不对国际公司开放,或者至少是很难获取。

例如,沙特阿拉伯禁止外国公司开发该国石油储备。由于国际制裁和来自美国的压力,伊朗实际上已不对外开放。委内瑞拉强行将外国石油公司的资产收归国有。而尼日利亚则面临着武装袭击和绑架的大问题。

所有这些阻碍石油生产的因素造成的结果是:尽管人们认为,地下埋藏着大量石油,但要想让石油产量远远超出目前的每日8700万桶,可能比较困难。实际上,去年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是美国,这得益于墨西哥湾的石油产量日益上升。

主要发达经济体支持的监管机构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8月曾警告称:“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生产每桶石油的难度将要大得多,因此价格也将更为昂贵。”

所有燃料的前景不尽相同。就天然气而言,近年来供应过剩的情况日益明显,原因低成本的新技术推动了美国页岩气田的开发——此前,开发页岩气在经济上并不划算。然而,石油供应紧张是在就可能出现的问题发出警告,因为受到限制的供应要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在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推动下,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强劲。

夏季,国际能源署宣布,中国去年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就在10年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仅为美国的一半。

整个全球能源市场正感受到这种增长的影响:在截至1月份的一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28%,一向镇定的国际能源署称这一数据“十分惊人”。

过去一年,油价一直非常稳定,但如果全球经济重拾动力,油价可能会继续上行。

由于中国正迅速变成一个煤炭净进口国,煤炭价格的中期趋势似乎也会上行。今年,中国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厂动力煤进口国。

BP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Christof Rühl)指出,总体而言,能源消费出现了一个根本性变化,能源消费的天平正从发达经济体转向新兴经济体。

去年,富国俱乐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能源消费下滑5%,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降幅。

然而,在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消费增长2.7%,超过了GDP增幅。尽管在为经济提供动力方面,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似乎越来越高,但发展中国家似乎不那么明显——这往往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人正在购买冰箱、电视和汽车等消费品。

原则上讲,这些应该是风力、核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理想条件。但实际上,过去两年的情况并非如此。

金融危机、犹犹豫豫的政治承诺、对于电力需求疲软的担忧以及来自廉价天然气的竞争,都阻碍了上述领域的投资。

在欧洲,核项目一直被拖延,不过中国正向前推进,由于政府支持上的不确定性,风力发电厂的建设速度有所放缓,这种情况在美国尤其明显。

自从去年12月哥本哈根峰会宣告失败后,投资低碳能源、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有所减弱。英国、法国和德国试图说服欧盟(EU),制订在2020年前将碳排放削减30%的目标,而非已达成共识的20%,此举带有一丝绝望的味道。

相对于一些人曾指望哥本哈根峰会达成的新气候协议框架,今年11月墨西哥坎昆气候谈判的目标更为保守。

如果说目前有关气候变化的观点缺乏说服力——尽管它们很可能再次付出水面——有关能源安全以及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需求的必要性的论点,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迫切。

有关方面一直鼓励BP和其它公司在墨西哥湾寻找难以开采的石油储量,而该地区接近高度敏感的旅游、渔业和生态区,这一事实警告我们:全球能源体系正面临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译者/梁艳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28 01:49:56
鸭梨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8 09:00:33
人总是容易遗忘之前的教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