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366 发表于 2010-9-30 14:56 
1突出“.缓冲是条件,中介是过程”的意思
2.量表要么EFA一下,要么CFA一下,让他们觉得你做了,另外交代一下你那样改的中国情境
3.响应性偏差可以做一个方差分析,表明没有不同类型的人员填制问卷的时候没有显著差异
4.共同方法偏差克服的方法有多种,选取一种,a 同一份问卷让不同的人填制;b 问卷中设置交叉验证项;c 通过适当的统计检验检测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有一篇老外的文章专门讨论这个的,好像Jap吧,commom method bias 找找;d 不管你考虑还是没考虑共同方法偏差,你都大谈特谈这个问题都是不为过的,你说的越多显示你好像越有水平,这年头流行这个,没办法。其他方法,你在找找看,咨询咨询别人。
5.解释的r方是高了点,估计是变量有点问题,再看看是不是几个变量之间高相关,变变形式,不过管理的文章其r2一般都较高。r2的意思不是太太。解释性的研究一般不是很看重R2,预测性研究很看重R2的。
6.样本太少是不值得检验的,这样的结论一般可能不是特别稳健。如果你一定要检验,使用小样本的方法,看看bootstrap。
7.一般一次性的问卷研究较难做出因果性的研究,文章在说的时候,尽量少说因果的意思。自己在说文章不足的时候,点到为止。
8.为排除其他解释的可能,可以做几个模型比较比较,再讨论讨论,说你使用的模型是最佳的。
什么流行就写什么。祝你好运。
说得很好。
另外我再加一点:尽量挖掘数据的价值,但是对于数据缺陷也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不要企图蒙混过关,审稿专家眼光是很毒的。不管怎样,结论一定要经得起推敲,要站得住脚,有多大把握说多大话,不要企图过度拔高研究的意义,或者很勉强地得到你想当然的理想结论。统计分析中的一些不理想之处,只要说明理由,不是很关键性的话,一般评委也会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