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真的想做好科研吗?
很多人读博士是为了名为了利,不是为了享受科学发现的快乐,这种人很可怜,每天要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这种人也很可悲,他们会发现拿到了学位后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2009年高校毕业生一共623万,想靠读研混个学位找个好工作来改变自己人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亲爱的苦恼博士,希望你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看待科研,把它当做一种乐趣,而不是一个手段,有了这种态度才能在科研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也更容易做出好的成果。
2)你看了足够的文献了吗?
文献是已报道的工作的总结,能够从中获取前人的经验,加以提高、改进和综合,阅读大量的文献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可以指导后续的工作。目前来看,很多研究生对文献的把握很不够,一是看的太少,任何一个方向,每年都可能有数千篇的相关文献,对其中高质量期刊上的数百篇应该有选择的阅读,而不是只盯住其中几篇,我认为整个博士期间至少要精读200篇,略读500篇,不然不足以对整个研究方向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刻意模仿他人的工作,很多同学看到一个和自己方向类似的文献后,就完全按照文献去做实验,这不仅没必要,也是不可取的,更可悲的是很多同学连重复别人的实验都做不好。文献’reference’毕竟只是一个参考,必须要从别人的工作中提炼出新的思想以为己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亲爱的苦恼博士,如果你这方面做的还不够,那就向我们系的XXX教授学习吧,每天雷打不动看20篇文献。
3)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系主任XX不止一次在报告中强调博士生培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帮助导师实现他的想法,第二阶段是受到良好的训练,第三阶段是产生自己的想法,培养独立科研的能力。从XX系主管学生就业的老师那里获得的数据表明,70%的博士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或进行科研工作,这就需要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既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一有困难就向别人求助),更需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有分析现状,结合自身条件,开拓未来的一系列能力。不过我认为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性格决定的,很难在成年后培养出来。
4)你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吗?
现在的整个社会很浮躁,能踏实办事的人很少,板凳须坐十年冷的情况很难发生了。年轻人受到的诱惑更多,尤其是中国的美食和各种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在美国半年做的工作差不多跟在XX大学做5年相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美国没有什么社会关系,也没有娱乐活动,很多时候除了科研就无事可做,这种环境里想要做不出成果都难啊。因此,请亲爱的苦恼博士反思一下,是什么浪费了你的时间和精力?美食,娱乐,网络,游戏,恋人,家人还是闲聊?
5)你能将你的工作表达出来吗?
自己的科研工作是好是坏,不是自己能够评价的,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最根本的一点是’peer review’,必须要同行说好才是真的好。这样就涉及到一个表达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工作通过期刊、论文集、著作、会议、报告来向同行和外行进行介绍,不仅需要较好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口头表达能力。表达的思路要清晰、内容要丰富、描述应准确、评价要客观、结论要真实可信,做到这些要点才能够让他人理解你的工作,认可你的工作。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认为是可以后天训练提高的,20多岁也不晚,多读、多写、多讲,能够实现逐步的累积和提高。亲爱的苦恼博士,努力去做吧,如果有一天你能够把自己认为是垃圾的工作都能讲得天花乱坠,那你在科研的道路上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
亲爱的苦恼博士,这里已经是信的结尾,我希望你读了这封信后能够稍微的不苦恼一些,如果你依旧苦恼,不妨摆正心态,十年前我进入XX的时候,有一个内容是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跟我们新生上课,有这么三句话我一直记着:“如果不能改变社会,那就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他人,那就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那就拥有完美的人生观吧。”赠与苦恼博士共勉。
此致
祝一切顺利!
曾经的苦恼博士
2010-XX-XX
引自
http://fabiaolunwen.org.cn/lunwenxiezuo-skill/haolunw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