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与前几个月出现的张悟本与李一事件似乎有些联系。“省钱看病,不花钱治病”是俗世大众的信条,因为他们无法接受天价医疗以及层出不穷的“缝肛”之类的伤害。于是,像张悟本与李一那样主张新医道与养生法的人就成了世俗需要的救星,也即新的意识形态创造者。即便目前官方媒体彻底批臭了李一,但拿不出张悟本对错的结论。张悟本的《大国医道》讲座仍可从网上下载观看。
以平民向往为主的张悟本之医道讲解和以富人为导向的李一修道精神,都是受众庞大的新信仰群体。官方没法从理论上推翻张悟本的医道(而且张氏至今信众仍很多),就利用一些有医疗暴利集团背景的所谓专家指称张悟本没有行医资格。“大陆高级官员有几个有从政资格?他们的文凭有几个不是假的?”北京一位知名学者在最近的一次民间论坛上公开为张悟本辩护。道士李一确实有诸多舛谬之处,而且迫于舆论压力主动辞去全国道教副会长和重庆市政协委员诸头衔。但是,官方媒体在对李进行高强度的人格诋毁之际也不得不承认:第一,对李的强奸指控并不成立;第二,李的养生传道行为“违规但不违法”。
方舟子和肖传国,和张悟本与李一,虽然谋不合,但道相通。只不过,方舟子很有些像张悟本,而肖传国有些像张一。方舟子打假,是走民间路子,利用民间仇恨假货的心理,在社会上制造自己的“信仰群”,而肖传国走权贵的路线,达到自己的目的。
和张悟本与李一相同,方舟子和肖传国也是在“中国特色”中着力寻找自己的东西。
很难说方舟子不是带着一种报复心理,对肖传国在2001年在境外谴责他诬蔑攻击中国学界、在境内发表的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揭发他涉嫌抄袭美国论文,而展开了长期的复仇行动。而这种复仇行动,却非常有效果,直接导致了肖传国“院士”美梦成空。
如果在西方世界,为了一个“院士”的名头而加害于人,不应该是一个有知识的学者所为,甚至有些匪夷所思。在西方世界,院士只是一种学术荣誉,不太可能或很难将这种荣誉转化成其他好处。但是在中国,院士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院士”头衔,除了代表学术地位和成就,还有许多实质性的好处。小到登机时享受VIP待遇,享受副部级待遇,配有专车和司机,大到个人申请科研项目更为容易,对科研经费的分配也有很大的发言权。正因此,肖传国才会如此疯狂。
在中国,院士不但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待遇,与副部级比肩。副部级待遇意味着什么?至少出门有车,住2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房子,看病在高干病区,等等。至于院士在教学、科研、学术方面的附加价值,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中,院士这顶帽子还能换来许多意料不到的社会资源和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在中国,一旦当上院士,可享用终身的名誉、地位、金钱、福利,这个诱惑太大了。
“肖氏反射弧手术”被国内众多一流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肖本人也因这一“创造发明”而获得吴阶平医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权威奖项。如果没有方舟子,肖传国有可能入选中科院院士。
随着社会的发展,本应是一片净土的学术界也不可避免的被玷污。据悉,2010年7月上旬,为配合干部个人及家庭财产申报登记措施的实施,中纪委研究室提供了一个供政治局委员参考的专题报告《2010年下半年腐败态势预估及防治措施》,其草稿中有一段话说:“一般干部至科局级的低层正进入‘千万级别’,而以往被认为是‘一方净土’的校园和‘清水衙门’环卫、绿化等部门也呈现腐败高发态势。”报告另一个重点是,官员贪腐高峰期大大前移,原来所讲的“59岁现象”正变为“30岁现象”。报告的草稿被泄露给境外媒体,但是中纪委及情治机关并未追查有关责任。
在中国,现在的学术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利益的角斗场,每个人不是在想要如何在学术上超越别人,而是要在权术上、在利益上的超越。本来肖传国买凶是一件普通的刑事个案,但它却是在学术圈这个背景下发生的,它让学术圈掀开了一个角,见了光。原本象牙塔般圣洁的学术圣地,竟然也已开始了内部的腐坏,就像官场。有人曾质问“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究其原因,不是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是社会体制使然,是这个学术圈的大环境所注定的,这个圈子里的人的追求、崇尚的都已经利益化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师活不下去,也不可能出现大师。肖传国,众多令人羡慕的头衔是他头上耀眼的光环,他在国外是小有名气的学者,但在国内他就变成了一个与“角斗场”中大多数人一样的利益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