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046 0
2010-10-07

  今年前6个月,中国连续增持日本国债。特别是5、6月份净购入超过前个4月的增持总规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中国连续增持日本国债到底是基于短期考虑——分散外汇储备风险,避免美元走弱引起中国外储资产贬值;还是长期考虑——日元及日元资产将成为中国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部分?值得分析。

  中国增持日本国债更多的应是短期避险策略考虑

  对于拥有2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管理外汇储备,尤其是规避外汇储备风险十分重要。中国增持日本国债更多的应是出于避险策略的考虑。为什么?

  首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货币动荡不定,中国巨额外储风险难以把握。虽然大多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但似乎还没有任何其他货币可以替代。在全球流动性继续泛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出现更多动荡的情况下,分散风险,增持日本国债不失为一种手段,至少在短期内日元仍是比较强的货币。

  因为日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大规模地推行货币扩张政策,货币供应量变化不大(当然,日本实际上已经实行了很长时期的宽松政策),加上日元套利交易大行其道,外汇市场上日元相对紧缺,中短期内,日元强势地位明显,日元对美元及欧洲货币具有明显升值潜力。而日本国债价格在此动力下明显走高,日本国债的投资风险下降,安全性相对较高。

  其次,如果把中国增持日本国债的做法当作中国的战略取向来看待,似乎为时尚早。因为,要在短、中期内确定外汇储备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近年来,中国试图改善外汇储备结构,一方面不断调减持有美国国债,另一方面,又比较多地购买包括日本、韩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国债。但是从数量上,这些增持的国债数量非常小。

  中国实际上也不可能大规模地增持包括日本、欧洲的国债。因为,动荡不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主要货币间的汇率实在难以把握。今年来,欧元与美元的情况就是如此。年初,市场上大多数看空美元,甚至有人“预测” 欧元兑美元可能达到1:1.6。但半年来的市场实际是,欧元坐了一趟“过山车”。后来又有人“预测”美元与欧元可能平价,凡此种种,实际上表明,动荡不定是当前国际货币的主基调。所以说,中国增持日本国债应该理解为是一种短期避险策略。这也符合外储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性”原则。

  日元国债并非值得长期“信赖”的投资标的

  中国增持日本国债并不表明日本国债是一个值得长期“信赖”的投资标的。因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日本经济存在内在脆弱性。

  首先,日元的强势依赖的是日本经济长期的“外向性”。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正是依靠强大的对外竞争力,勉强支撑着。而长期依赖外需的经济体、尤其是大经济体,显然是不可靠、不稳定的。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外贸干预的力度或多或少的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实际上升。而日元强势对日本出口不利、对日本经济也不利。这个矛盾很难解决。

  其次,日本主权债务的基础正在动摇。由于日本长期内需疲软,日本经济基础越来越不稳。这不仅表现在日本居民消费萎缩,消费者信心不足;而且私营部门投资需求始终起不来,私营部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十分明显。包括家庭支出、住宅投资、非住宅投资和库存变化对经济增长基本是负贡献。更令人不安的是,日本的储蓄率在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末尚维持在两位数,但金融危机前夕已锐降至2%左右。日本储蓄率由正转负之势恐怕已无可扭转,而只能依赖公共需求。公共需求持续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也导致了日本政府的债务居高不下。

  显然,把日本国债作为中长期的外汇储备,其安全性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对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不宜简单化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并非是一回事。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目标,不能简单地把什么都归入人民币国际化。在经历了本次金融危机后,中国不得不正视美元的不确定性,也试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是,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并不容易。中国从现实考虑,首先要考虑如何保护好2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安全性问题。虽然短期内投资日本国债不失为较好的选择,但中长期是否同样适合值得研究。

  其次,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可考虑非货币资产(即实物储备)的地位和作用,但不宜过度。外汇储备根本上要考虑流动性和安全性。虽然中国试图通过建立石油和煤炭战略储备,甚至包括工业金属战略储备,但这也面临着一系列经济和政治风险。

  在资源时代到来之际,利用外汇储备购置中国急缺的能源和资源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看,可能导致资源价格迅速攀升,对有巨大市场需求的中国自身必然不利。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因素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强烈,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因此,有关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应该是一个谨慎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潘正彦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东方早报》报道,日本财务省次官峰崎直树(Naoki Minezaki)昨日在日本国会就经济政策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可能会加速日元升值,日本政府将会寻求谈判与中国协商解决问题。

峰崎直树称,日本政府已经对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的行为给予密切关注。

日本财务省8日早间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再度净买入价值5830亿日元(合69.7亿美元)的日本金融资产,高于6月份的4567亿日元。至此,中国也已连续7个月净买入日元金融资产。

恰在8日早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刚刚创出了15年新高。

一直以来都有部分分析师们认为,虽然中国购买的日元资产本身还不足以拉动日元大幅上涨,但却可能间接地影响日元价格,因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非常巨大,很多对冲基金及其他投资者都对中国的投资策略非常敏感,他们或许会追随中国大量投资日元。

峰崎直树当天在国会听证会上说,鉴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允许日本投资者购买人民币金融资产,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是不适宜的。他说,虽然中国大量购买减轻了日本的债务负担,但是这种行为却可能助长日元升值,从而间接伤害日本经济。

峰崎直树说:“我很奇怪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大量买进日本国债。”他说:“如果单纯从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考虑中国显然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他补充说:“两国政府在此问题上有探讨的空间。”

恰在昨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了日本国债问题。

姜瑜回答相关记者提问说,“你的问题不属于我们的主管范畴。但我可原则回答你,中国的外汇管理一直本着‘安全、流动、保值、增值’的原则,实行多元化战略,购买哪国国债会根据需要决定。你可以向相关金融部门去了解具体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