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47 0
2010-10-07
■青岛题目一:热钱涌进

――在深圳有人问:热钱在撤退?我的回答:你的数据不对,热钱一直在流进。

――在中国数据不正确是研究中国经济的一个很大障碍。

搞笑例子:一个记者采访国家统计局局长说“听说您不识数?”,局长很生气,伸出三个手指头说“我送你五个字,一派胡言!”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9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冲破6.7

▲监测发现:8月开始热钱流进明显加速,进进9月后势头更猛。(有一部分字没记下来,太快了)此波流进的热钱投机性很强。

▲引出一段话:(时老师又在炫耀自己的成就)说前段时间“种子、黄金、稀缺金属,行情很好”。这些现象是由于,人民币发行太多太滥造成的,从而激发出了稀缺资源的货币性。

▲中国的货币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20%,现在还在增长。

▲当数字不正确的时候,可根据趋势推导得出猜测结论――美国强压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必然升值,悬念只是升多少的题目。

▲热钱流进的必然性:1、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为了套利),而对内贬值(值得留意的是,外汇储备的增长,直接转化为逾额的货币发行,资产价格更低,投机机会更多)。此处省略一部分例子。2、中国的货币水分太多,必然助推资产价格泡沫。举例:2009年7月,中国的货币总量增长超过了美国国内的货币总量,现在已经比美元总量高出20%以上,按照这个速度持续增长的话,四年内(一开始时老师猜测的是五年,现在是四年)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将是,美国美元总量的两倍。美元还是世界第一大货币,由于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储备货币,也是现在世界最大的货币。其中三分之二的美元是在美国以外的国家流通的;世界上的60%以上的国际商品是以美元计价的。世界各个国家间的贸易结算货币,大都用美元计价。仅石油交易,结算用美元就使美元的货币####占了45%―55%。

▲“印”出来的外汇储备。中国现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截至2010年6月,总额达到2.45万亿美元,最新数字表露,中国外汇储备在2010年第二季新增达810亿美元。

▲国家外汇治理层,8月27日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出口收进存放境外试点》――为进步境内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治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外汇治理局决定自2010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广东(含深圳)、山东(含青岛)、江苏四个地区开展出口收进存放境外政策试点,试点期限一年。

二、由于人民币并非国际货币,只能在本国消化。这些资金流到哪里,哪里就会疯狂。人民币投放量越大,中国的投机氛围就越浓。

三、中国节能减排(拉闸限电),使得更多资金腾挪出来投机,加之热钱因素,中国正成为全球投机者的乐园。

四、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终止。现在需要稀释货币――横着的发行新股;竖着的拉升股市。时老师还说了一个搞笑的办法,“抓贪官,倡和谐”。

五、中国股市正在酝酿新一轮涨势。(吸纳货币)上周外汇市场创出新高。

大资金路线:创业板――中小板――二线蓝筹――一线蓝筹

上周市场创出四月份以来最大的周跌幅。但是基金却选择逆市加仓。且加仓基金超过八成,值得留意的是,业绩较为一般的产业,调整的幅度较为罕见。

▲伴随着热钱涌进,股市开户数必然增加。

▲中国股市仍有很多机会。全球经济状况

二次探底渐行渐远,风险越来越来小。

美国经济:

时老师以为,美国经济第四季度复苏。

判定依据:

1,就业率(失业率)―先行指标。

2,房屋销售

3,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超50,4个月来首次上涨)

4,工厂订单

结论:美国经济第四季度后走向复苏是高概率事件。

欧洲经济:

复苏超预期,欧洲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为四年来最快。

在往年的四季度后美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跑者。

对美国经济的复苏预期,将引发大宗商品需求量增大,引发部分稀缺资源的货币性特征,具有规避风险价值的资源产品价格率先上涨。

稀土类:包钢稀土、广晟有色、五矿发展、中色股份。

黄金:恒邦股份、中金黄金、山东黄金(除了紫金矿业,在5毛以下可以买)

加工类:北矿磁材、横店东磁、宁波韵升、太原刚玉、黄河旋风

有色金属的两大作用:

1,使用价值(商品性特征)

2,避险价值(货币特性)

现阶段:一方面实际需求在上升,使用价值体现出来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不确定性风险时隐时现。在杯弓蛇影时,货币特征体现出来,投机性资金的涌进推动价格上涨,作为有色内在价值映射的股票、期货自然也随着上涨。

留意钾矿争夺战!

必和必拓试图垄断钾肥资源,届时钾肥价格势必上涨。举例:中国中化的例子。2008年中川国际,(民营企业)取得了这一资源的钾肥勘查许可证。现在有很多公司试图与其合作其中包括必和必拓,但是都被拒尽了。考虑到钾矿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性,中川国际现在不打算与外国公司合作,不让这些钾资源外流。

――此时时老师举例子:说一个人,精神层面没有了信仰,这个人的智商也就低了。北京天上人间封闭后,现在执政能力明显提升。大笑……

发改委是最祸国殃民的机构。

背景下的收益股新疆青海股:盐湖钾肥、盐湖团体、冠农股份,中信国安,国际实业

铜是经济复苏的前瞻信号!

■有色金属(玄色金子)率先启动,往往是对行情的确认。(新周期始于5月20日,6月7日真正展开,超前所有的技术指标)这种情况下,行情往往会加速展开。

▲对照:2007年的牛市

2008年10月底开始的上涨

此轮上涨

原因在于:

▲玄色的金子在有色之后,一般会是煤炭。

▲必和必拓加紧收购钾矿,除了为了掌控资源,还在于全球性纸币信赖度降低的担忧,其紧迫性在此。

▲用纸币换财富――滥发的货币。

由1990年的1.53万亿到现在的68万亿

举例子:卖矿泉水的例子。――稀缺资源必然上涨。

引出两个经济学家:周其仁、刘军洛

▲回避银行板块,吊死鬼概念,农行破发。――尚若有人知道一个国家有这样的负债,那么谁会买它的国债。

▲所以,中国一旦发生危机,货币体系有必然坍塌的系统性风险。

▲中国政府最头痛的题目是:把超发的货币引向楼市、股市。

▲猜测;人民币在未来三年购买力下降60%。美元仍然是强势周期

引出一段话:大道至简之四、5月16日的博客、5月22日的郑州演讲,

▲任何的趋势判定,必须放在时间坐标上才有实际运用价值,

▲伯南克表示,仍将采取弱势美元的政策。美联储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经济复苏的连续性。

▲美国大部分经济学家主张实行更严厉的弱势美元政策,其影响力值得观察。美国事最大的债务国。

▲美元要顺利发行国债,就需要其他国家更烂,狙击欧元的原因也在于此。下一步,收拾其他小国的时候也是如此。(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全球都在大幅度的供给货币。

▲伯南克,假如经济放缓,将继续开动印钞机。

▲贬值本国货币,会带来更多的海外投资收益,海外资产。

▲可悲:用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钱,再反手投资中国,这样贬值能够降低利息。

后果:1、市场活动性过剩,陷进活动性陷阱。

▲人类科技创新的步伐在减缓。

纸币的过剩与回流现象,将在未来日益显现出来。澳元、加元、美元有前途。

对纸币的发行,各个国家是基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预期做的,但是现在是科技创新的步伐在减缓。已经支撑不了经济的发展。

▲纸币贬值使得史上最悠久的货币――黄金,成为资金的庇护所。尤其对中国人而言,是能够抵御货币出现的贬值危机,避免财富蒸发的可靠庇护所。

――建议,买金条、金块、不要买首饰。

▲黄金的投资价值只能是阶段性的。离开时间坐标说黄金趋势是不科学的。目前黄金仍在上升通道内。

▲黄金上涨的原因:

1、纸币的过剩而回流(全球性的)。

2、黄金的产量下降。(各国在2001年起开始持续下降,当然除了中国)

3、世界前八大黄金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4、开采本钱在500美元。

举例:八大生产国的黄金开采数据和2001年做的比较数据

▲在资源为王的大趋势下,资源都是上涨的,看空而不做空,投资一定要简单。

分析:

1、中国事主要的黄金生产国,是唯逐一个产量逐渐增加的国家。

2、没加下来#######

3、世界黄金的需求在快速过快增长,供不应求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4、黄金的开采本钱越来越高。开采黄金是很污染环境的。

结论:黄金在2500美元以下是严重低估。中国经济:炒概念

次贷危机:中国重伤、欧洲内伤、美国轻伤

1、巨大的投资亏损额。2、中国未能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国际经济的结构性转变而是越陷越深。

10月份是转折点。

四万亿投资开始变产能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中国仍在走出口和投资两条路线,尽管口头说是拉动内需。必须增加收进,购买的家电(家电下乡不便宜、汽车题目多)――油价上涨、过桥过路费、堵车――都在赚钱。

▲中国要走的路: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2、建立公平的市场化制度。3、激活民营企业的创业激情。

▲由于政府庞大的投资,转化为将来的供给,而民企的购买力在下降,那么产能过剩的局面,必然成为巨大的障碍。

▲垄断加强,民营经济受困。

吞并重组――吞并更好的民营企业,好多民营企业家,不堪重负一卖了之。举例:山东钢铁和日照钢铁

▲1

▲不务实、空炒概念。――已经实现全振兴。每个地方都振兴了,除了太旺。





http://i t e m .t a o b a o.c o m /a u c t i o n / i te m_detail.htm?item_num_id=778491486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