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工作的第四年我才正式迈入了HR这个领域,也是在那个时候才让在自己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了HR的知识体系,然后找到了这个论坛,在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认识了一批朋友,从网上到线下,让自己获益良多。
我念的大学离家很远,没有直达的飞机和火车,都需要中转,工作就想离家近点。于是,大四下学期,签下了自己第一份就业协议,单位是在北方一个小城市的研究所,工作地点依然离家很远,但是相对大学来说,近了1/3八,总算有直达火车了。我的本专业是计算机,其实自己也挺喜欢计算机的,专业成绩在年级来说能排前列,也一直是学校计算机社团的骨干。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二学位,我觉得自己虽然喜欢计算机,但是很可能不会在这个专业领域走很远,于是学了工商管理这个第二专业(自考形式的),因为自己没有考研的计划和那个实力,因为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进学生会和社团。研究所来在招聘的老师可能也看中了我的综合潜力(是潜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能有多大能力?单位看中的其实都是潜质),其实现在想来,应该是当初找工作那份不依不饶的态度打动了他(现在我自己做招聘,也愿意用来公司意愿更强烈的人)。
研究所的福利待遇不错,虽然基本工资不高,但是福利以及年终奖金非常可观,这是自己离开那里,到民企工作后才深刻体会到的。
在研究所的那大半年,在人事处和计算机中心分别待了一半的时间,在人事处的工作很顺手,但是在计算机中心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多少进展,加上自己一直不是很适应那里的气候,而男朋友又一直希望我能回去。为了爱情,真的是为了爱情,以及骨子里那点想在事业上能有一番作为的冲动(而不是在研究所按部就班),不顾父母的反对(研究所算是“铁饭碗”了),先斩后奏地辞职回家,并飞速地找了一份私企的工作。很感谢这份工作,让我学会了办公室大大小小的日常工作,并深入学习了劳动法和社保办理。另外,根据公司的业务需要,也兼做一些业务工作,而这点“业务工作”,是我敲开以后工作的几家公司大门的“敲门砖”。
私营中小企业,要拓展业务,一是要老板有门路,另外也需要公司有“资质”。“资质”的申报、管理、年审等等经验,就是在这个公司一点一点积累的。“资质”咋看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可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他们也密切相关,相应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都需要跟公司的行业、业务流程、资质要求以及经营需求挂钩的。并不是随便从书本上抄点管理办法,考核表格就叫人力资源管理了。当然,在那个公司工作的1年多的时间里,我只是单纯的在做事,在学东西,在积累,并没有上升到管理的高度。
其实这个公司虽然小,但是业务挺好,离开也是“迫不得已”,要说现代社会女人和男人最大的差别在哪,那就是女人仍需要十月怀胎生子,仍然要哺育孩子成长。在孩子和工作之间,我还是选择了孩子,产假休完后,离职在家多带了半年孩子。
这个时候,我面临了自己的第一个职业迷茫期(估计看帖子的朋友们,女性占了相当大的数量,在这里说句题外话,希望你们能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矛盾”。),到底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或者我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说实在的,当时我心里没有底,真的没有底。当时隐隐也有点模糊优势,就是我已经休完产假,孩子也断奶,不会再休长时间的产假了。为了就近照顾孩子,去了老家1个比较出名的家具企业做销售内勤,做妈妈后,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不再粗心,因为带孩子不能粗心,读书粗心,最多就是考试成绩不佳,但是如果带孩子粗心,一旦出什么事故,那就是终身憾事。凭着这份细心,销售内勤工作非常出色,领导很赏识,1个月转正,再1个月升为主管。屁股决定大脑,这句话是我后来才听说的,貌似粗俗,却很有的道理。也就是这样,我终于算是走上“管理岗位”了,不过在这个公司仅做了4个月,原因2个,小地方的家族私营企业,老板很抠门,工资很低,另外,1个月只有2天的休息时间,不能连休,不休也不额外算工资。加上家里的保姆突然辞职,儿子又非常认生,只能是我这个当妈的再顶上去。慢慢物色保姆,另外,还是得回市里工作,收入才上得去。
虽然只在这个公司工作了几个月,但是收获也很大,1是朋友,公司行政经理跟我关系很好,理念也很一致,当初我们闲暇时一直讨论公司该如何管理,销售方法和考核该如何改进;现在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已经在老家的一所职业大学当一个部门的头头,他现阶段的目标是学校的人事处长,目前正在研究民办高校应该如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2是自己基本上完成了基础积累,可以奔管理岗位而去。(其实这点在当时自己并没有看得如此清楚,只是觉得更喜欢这类工作,那会我一直迷茫着是应聘行政助理还是程序员)
当保姆终于尘埃落定,工作方面也有了好消息,去一个软件公司做行政助理。我觉得挺好,满足了我两个专业的需求。初上任,老板就交代了1个任务,要对公司的程序员进行考核,让我拿出方案来,怎么办?当初学工商管理顺带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的具体内容早就不记得了,我一头扎进书店里,开始疯狂地吸收前人的经验。2周后,交了份方案给老板,结果,老板竟然看都没看,直接跟我说该如何如何做…… 唉,或许这就是现在大多数私营企业的管理现状,老板意识到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可是,人招来了,不用他的专业知识,还是按自己的思路来管理。没有办法,只能按老板的意思办,于是公司推行了长达半年的工作日志管理。
虽然那份方案没有用上,但是我个人收获却挺大,我开始系统地学习人力资源6大模块,并计划参加企业人力资源师考试。在这个公司4个月的时候,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机遇,公司分管行政的副总离开,老板就让我全面接手了公司的行政人事管理。
——————————————
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
学生到社会人(半年)
最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
“资本”积累(2年)
刚开始工作,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做事,并从琐碎的工作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第一个职业迷茫期(3个月)
很多时候HR会问应聘者的职业规划,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走怎么样的职场道路。
职业规划,往往是在工作有了一定积累之后,逐渐清晰明了的。
正式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4年后)
确定了职业方向,就需要为了这个目标努力,理论积累,人脉积累,实践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