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再说说如何做到HR管理者当修身之处。
HR管理者先当“和而不流”。管理之强,何谓“强”?孔子用“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来概括说明了“强”可以有多种形式,“宽柔以教,不报无道,衽金革,死而不厌”这此都是“强”,时过境迁,南北之强已经糅合杂陈,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多元”的价值观,能达到“和而不流,强哉矫”,可以让不同的价值观河蟹相处,相互共生而不阻遏,可以坚持管理目标而不转移,这才是真正的强。 正因为HR强调的是“人力”这种资源,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种不同的“强”,有龙鱼虾蟹才能形成海洋,形成自然的生态,而天地之大正是在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所以管理人力能达到平衡共生才是高明。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异已”,所谓“异已”就是在价值观、为人处事的方法上截然不同,甚至于完全相反,所以我们感到交流困难,合作不畅,这很正常。如果你能够离开自我所执,却可能看到另一番光景,因为,你所感受的“异已”又何尝不是对方所感受的呢?让你所觉得“不爽”的又何尝不是正因为自己呢?
从对方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甚至于习惯从多方考虑问题,看看与已不同的价值观是否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管理者常用的工作方法,而“同理心”正是我们评估情商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过于相同的职场生态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共震效应”正是由此引起。有关此现象的研究,请大家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而我这里要说明的是:不同的价值观其实是道的“两端”,没有这个“两端”你又如何能够知道“中”呢?因此,充分了解居于“两端”的文化,找到企业自己的文化之“中”,合而不同地演奏出企业发展的“交响乐”。 企业本身的战略方针,企业文化,人员的价值观精彩纷呈而不失河蟹,各色人才有着各自的理想与抱负而能共事一隅,这怎样的一种“强”啊。企业管理的目标正是要达到这样一种自然职场生态。
HR管理者需要“至诚”。市场正如天地之化育,万物皆可并育。但要说到想尽物之性,就需先尽人之性,而尽人之性则需先尽其能,何者能尽其能?“唯至诚者”。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这个意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企业经营管理,为人处事,安身立命,诚字为贵。
没有一个人才可以容忍不真诚的环境,正如你不能忍受污秽的空气一样,如果你已经习惯了,那生存得一定很苟且。正道的人才需要开放真诚的生存环境,积极有效的沟通,开明公正的管理才能让企业人才之树茁壮成长,这是大家的共识。所以,把真诚做为你的习惯吧,因为自然是真诚的,而只有真诚才能发挥出你自己的大能。
我不是愤青也不哈日(为免有此同学的不适,我先说明一下),曾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叫《最后的武士》,好象阿汤哥主演的?里面说到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我当时深有感触的是,日本人之“强”就在于专注,在于真诚的面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注意细节的体会,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日本人比较"精致"的原因。生活在困苦中的武士擦一把刀也会真诚的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喝一口茶也要真诚的当做天地造物般仔细体会,这也许就会了解当今日本社会为何会如此讲究秩序的原因了吧。建议大家有机会去日本了解一下,即使是要“反”也要知道“反”什么。
HR管理者要知道“自省”。“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目标放在那里,你的箭身不中,自然不能责怪靶子不对,而要反过来看看自己哪里没有做好。不断修正自己,找到自身的“中”。找到靶子的“中”,只能解决一靶,而找到自身之中则可以衡量万物,这算是 “不要强调客观理由,从自身找找原因“的白话版了吧。很多年轻的管理者在这点上没有想通的不少,只有不断地找出自己本身的错误和问题,才能精进自己的管理能力。
初处职场的人总是害怕做错,被批评,,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就先找客观原因,这是十分常见的,领导问起来总是原因一大堆,强调一大堆。我记得我自己也被老板批评过“为什么总要强调自己没错呢?就算是批评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时至今日,走到管理岗位方才了解,其实批评的目的是避免犯错,错误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而学习到如何不会再发生同样的错误才是有价值的。
做为管理者可以批评,也要可以接受批评。出现问题反省自己是否“失中”,这样才会避免“过”或“不及”。如果习惯于把责任和过错推给他人的,推掉的可能不仅仅是人心,还有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以及职业成长的机会。
HR管理者要知道“素位”。“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有人说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消积的,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个“位”实仍“中”。
认真踏实的做好自己该做事,心无旁鹜地把自己所居之“位”的事情做好,正是把握住了“中”,能够坚持不懈,孜孜以求这才是“庸”。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安心在道,知足守份。有这样的心态,才是河蟹的根本,你可以专注于自己,用心做好每一件属于“自己的事”,你也就不用苦苦妄求非份的利益,因为,如果你融合于自然之道,必然会获取发展的能量。
其实,要做到这点,很难。因为前提是你需要知道什么才是这个“位”所应该做的,做到如何才算是“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