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270 1
2010-10-09
  正因始终追求技术的领先,海信电器的经营规模数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利润也一直保持在行业领先。    中国的彩电业再次到达十字路口。这一次,决战的主战场在LED电视。
    8月,TCL、长虹、康佳等国内彩电企业纷纷发布半年报。整体看,彩电业绩普遍低于年初的市场预期,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其中,康佳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9.40亿元,同比增长53.52%,净利润为5088.75万元,同比下降36.63%。长虹4063万元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仍亏损437万元,彩电业务的增长率远低于该公司其他产品品类,仅为17.82%。以彩电业务为主的TCL多媒体业务则出现2.93亿元的巨额亏损,直接导致上任不久的CEO于光辉黯然辞职。
    相比之下,海信电器 (600060.SH)的半年报堪称亮丽。海信电器8月27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94.89亿元,同比增长27.95%;净利润 2.47 亿元,同比增长47.80%;其中电视机产品实现收入85.97亿元,同比增长30.04%。
    导致这一对比局面的原因,除了外资品牌“高价面板+低价整机”的策略给国产品牌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年初对市场状况的乐观估计导致库存增加外,是否准确捕捉到新一轮彩电技术升级的机遇也是重要原因。
    2010年6月3日举行的第24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发布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正因始终追求技术的领先,海信电器的经营规模数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利润也一直保持在行业领先。
    在业内,海信是较早将LED电视技术研发作为重点的企业。5年前的2005年,海信在制订自己的“十一五”规划时即把研发LED液晶电视作为重点之一。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因为在当时众多的研究方向中,LED电视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预测,市场上非但没有产品,连一向嗅觉灵敏的技术开发者们,也没有听到谁在研发样机的消息。
    但灵敏的技术嗅觉让海信准确捕捉到了新一轮彩电技术升级的机遇。
    领跑的海信
    CRT时代,中国彩电业主要靠引进、消化、吸收,处于“跟跑”状态,核心技术的缺失是致命伤。21世纪初进入平板时代后,CRT时代以价格战夺取中国彩电市场份额相对优势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以技术创新赢得市场。
    此趋势尤其体现在前景向好的LED电视上。在这一领域,全球率先推出产品的三家企业中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全球率先推出19寸到55寸全系列LED液晶电视的企业中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全球能够生产LED背光模组的厂商中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全球率先将LED电视延展到3D、网络功能并率先推出产品的品牌中,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重要的是,在这一领域,中国不再“跟跑”。标志是这家本土企业被选中带头进行标准制定工作。这家企业就是海信。
    不久前,海信LED课题组成员赴美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召开的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征询各国代表对LED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建议草案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一轮草案。而提出该标准建议草案的,正是海信集团的刘卫东博士。
    去年 12 月,IEC确定由刘卫东博士牵头制定LED 液晶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并与韩国专家共同牵头起草背光显示总规范标准。由中国企业担任系列重要标准牵头制定方,在该行业尚属首次。
    “以前,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和PDP(等离子)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中国企业也参与过,但都没有像这次这样,成为系列重要标准制定的牵头方。”刘卫东认为,“LED背光国际标准的制定对LED电视的国际行销大有裨益,而中国企业牵头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彩电企业在国际LED电视市场的竞争力。”
    一流企业做标准,“在LED背光源技术方面,我们已具备了与国际彩电巨头在同一水平上竞争的能力。”刘卫东博士告诉我们。
    而在LED方面的“领跑”优势,亦使海信在这一轮竞争中斩获不少。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海信在LED液晶电视市场上的累计市场份额超过30%,高居中国LED液晶电视市场第一位。
    “技术立企”引擎
    为了获得这一“领跑优势”,海信磨砺了十年。
    1999年,CRT电视陷入低谷时,海信即开始自主研发液晶电视,并在2001年初推出第一台液晶电视。促使海信加大液晶领域自主研发力度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年,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参加一个国际展会,发现外资企业在生产液晶屏的同时,开始向整机方向延伸,有的企业生产的液晶屏只要套上机壳、拧上螺丝就可以成为整机了。这一发现让周厚健非常震惊,“这意味着我们的彩电企业今后只剩下配机壳、拧螺丝的份了,还谈什么核心竞争力!”
    海信开始研究解决之道,经过深入的调研,他们发现,直接上马最前端的液晶屏不太现实(因投资巨大),但如果上马液晶模组,加上整机电路等方面的一些技术优势,按可控成本比例计算,可以拥有液晶电视整机成本60%左右的自主权。
    从2004年起,海信就着手筹备模组产业。经过3年多艰苦的自主研发,2007年,海信终于自主掌握了液晶模组的核心技术。
    经过相关技术和专利的分析和检索,海信人从技术文献上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希望。这一方面说明已经有企业在向这个方向研发,证明海信的判断是正确的;一方面说明海信的发现还是比较超前的。
    2005年12月,海信的LED背光源项目进入研发阶段。
    这个项目从起步开始,就伴随着怀疑和质疑。当时,海信的很多液晶面板供货厂家称,年底前就可以提供LED背光的模组样机,言下之意你们自己搞怎么能来得及。但项目带头人刘卫东博士和他的团队成员的看法和判断却是:LED背光技术是革命性的技术,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核心,我们必须掌握,否则必然在知识产权上吃亏。由于发光效率、成本、控制算法等问题,LED背光技术还不成熟,还有很大机会。LED背光需要背光技术与整机技术紧密配合,面板厂家独立做出适合应用的LED背光系统是有很大障碍的。而出于竞争考虑,领先的LED背光技术研发和应用企业,会限制相关面板企业向外转移背光技术或系统,从而大大延迟LED背光技术的扩散。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当许多企业还在普通液晶电视上进行产业链布局时,海信已提前介入到LED背光组件关键技术的研发,成为国内最先进入该领域的彩电企业。半年多以后,他们成功争取到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半导体照明工程”大尺寸LED背光源项目,并在此基础上研发成功。
    目前,仅在LED背光源技术方面,海信已经申请百余项国内外重要专利,其中大部分为发明专利,部分关键技术已申请了欧洲和美国专利。在芯片方面,海信共获得发明专利9项,另有10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过程中。此外,海信还掌握了显示模组的行列驱动、时序控制电路等关键技术,并拥有多项专利。
    “40多年来海信所坚持的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基因,为我们今天的‘领跑’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认为,是“技术立企”引擎支撑海信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作者:孙玉敏 来源:《上海国资》2010年第9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12 23:48:26
u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