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26143 128
2010-10-09
1968年,在耶鲁大学一间密室里,小布什像他的父亲20年前做的那样,虔诚地亲吻了一只骷髅头。从此他成为了这个美国精英圈子的一份子,在后来的总统选举中得到了这个圈子里的精英们鼎力相助。 圆而中空,谓之圈子。在人际交往中,引申而来的人脉圈子,却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
血缘、地缘、业缘,同乡、校友、同僚、战友等等,都是形成人际交往圈子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们中国,在这些圈子里,校友圈子又显得比较特别,有人说,世界上能够产生最好的朋友的地方是学校和战场。

  校友圈子在近十几年来形成的中国金融投资领域里开始逐渐凸显。中国产生金融投资的土壤也不过20多年,对于新中国这个没有市场化金融投资业务传统的国家来说,更是催生了金融人才的爆发式成长。
  中国的金融投资人才也是在这些年里逐渐积累壮大起来的。我们粗略地梳理后,发现中国在金融投资领域里的大量优秀人才的教育背景都集中于十数所国内高校
  这就像20世纪初,中国在零的基础之上创建现代军队,培养现代化军官的黄埔军校,诞生了大批优秀的军官一样。
       这些高校就是中国金融投资人才的黄埔军校。在中国的金融市场这个平台之上,这些金融投资人士围绕着自己的母校或清晰或模糊地在金融投资界形成了不同的圈子。
     人大有上海的浦江金融论坛,在北京的燕山金融论坛,南北呼应以文会校友。一年四次,每季论坛都与当时的金融市场形势、证券投资密切联系,参加论坛的人员多数是人大校友,规模常在二三十人。
 “在这个圈子里,你可以不说话,但如果说就绝对不能骗人,如果骗人,很快你就会搞臭名声。”五道口硕士毕业的李旭利在谈及校友圈时说,“五道口的同学沟通大家的防备心都是很低的,彼此之间更为信任,没有人会有意识地骗人。”
其实,这种对诚信、信用要求正式投资界繁荣的灵魂。投资界的校友圈,这里云集着财富,云集着校友情,更云集着榜样的力量。

  过去20多年,为中国投资界输送人才的高校数量众多,我们梳理了10所最具代表性的大学。无法回避的是,现在中国投资界已经形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五道口、中央财大、上海财大、西南财大、厦大、武大、北京工商大学等为轴心的中国几大主要的投资界圈子。

  围绕着这些有深深学院烙印的投资界帮派,中国金融投资领域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

PS:这个帖子只是说明了大部分现象,但是也有一些遗漏,也有网友指出,像南开,复旦,交大这些名校肯定也是金融圈的大鳄,欢迎大家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9 15:24:40
北京工商大学也是吗?怀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9 15:29:10
一,人大力量

  “不完全统计,在金融监管部门,人大的局级以上干部目前就有58个。”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一位老师说,尤其是85-88级毕业的校友是主力。

  不仅仅在80年代,李振宁回忆,在2008年的上海校友会的迎新会上,100多名到上海工作的人大毕业生中有80多人在银行、证券、基金行业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这与人大经济金融学科门类多、分门别类细致有关,人大还有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这样的专业研究机构。”李振宁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介绍,人大在新中国最早成立金融教学和研究机构,当初是以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为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金融领域的需求多元化,逐渐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教育部5年一次的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人大金融系3次获得第一名。

  目前,人大经济类学科集中在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统计学院等,而许多目前活跃的金融实业界人士多毕业于这些学院,“江山论坛”的许多核心成员更多来自财政金融学院。

  当年的经济投资系与财政金融系如今已合并为财政金融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最早的前身是1950年人大建校时的财政信用借贷系,也是人大最早的八大系之一。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和第一部财政教材即诞生于此。改革开放以后,活跃在中国各地学术界的财政金融领域学术带头人多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这里汇集了黄达、陈共、王传纶、周升业等国内财政金融学界元老。

  事实上,财政金融学院还参与组织了一个名为 “货币圆桌会议”的活动,也是由人大校友、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区企业银行业务主管贲圣林、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等人发起。

  正如裘国根所说,“校友间有相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相近的专业,即使许多年后也更志同道合能走到一起。”

  “实事求是”的校训镌刻在人大校友东门内的巨石上,近70年来,这四个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鲜有哪个高校的自发校友活动如人大般成规模、成体系、成建设,他们仍在用实际行动秉承校训,认真为人、踏实做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9 15:29:54
不清楚,但是是事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9 15:34:39
这个问题自古有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9 15:35:54
二,北大自由联

  在中国投资界短短的历程里,如果北大的毕业生没有一席之地,那是无法想象的事情。9月25日,北大经济学院金融系成立20周年,围绕着这段历史的现实是,北大毕业生在金融投资界无论是基金经理、基金高管还是PE合伙人,人数应该都是最多的。

  这一点并不奇怪,北大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吸引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学生。“北大投资界没有特别紧密的校友圈子,因为北大毕业的优秀的人才太多了。”北大84级校友、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罗飞说。

  但是投资界这个庞大的北大毕业生群体,无论是本科、硕士、博士抑或是MBA、EMBA都享受着北大这个光环笼罩的虚拟大圈子。东方基金基金经理李骥认为在他离开学校之后的职业生涯中,碰到的最优秀的投资人依然是北大人。

  北大圈

  提起北大投资人,很多人会想到明天系掌门人肖建华。生于1971年的肖建华15岁时便考上北大法律系,18岁成为北大学生会主席,27岁成为上市公司总经理,30岁掌控4家上市公司,成就了明天系资本帝国。这恰恰也被认为是北大人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

  本报采访的北大毕业后在做投资的人士,还有北大的金融、经济系的老师,还有那些偶尔出一些金融人才的其他院系老师,都认为北大金融投资的校友圈子都相对松散和包容。

  但是金融投资圈的毕业生还是能大致分出三支来。有北大的CCER一脉,林毅夫、宋国青、卢峰等老师培养了一批宏观、债券投资方面人才;还有经济学院一脉,主要以金融系主任何小锋创办并教授的私募股权班为代表;另外就是光华管理学院一脉,主要以其金融硕士项目里培养出来的众多金融投资界校友为代表;但与此同时,北大还有其他院系的并不学金融但后来干金融的校友,也是人数众多。

  北大金融群,被称为是“自由人的自由联”,是由就职于金融业的北京大学毕业校友自发组织形成的非赢利性民间交流组织,于2008年7月1日在北京创立,目前群员已发展至300余人,涵盖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数十个院系,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各个金融行业以及政府、法律、审计等相关行业,遍及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

  这个群的最新一次聚会是中秋节期间召集大家玩三国杀、CS和吃宵夜。

  还有一个民间的校友机构叫做“光华人”。是03级两个金融硕士发起的,一个在券商,一个在PE工作。

  而另一个叫“北大PE联盟”的北大校友组织相比较而言就较为活跃了。这个联盟的理事长是赛富基金合伙人,同时也是北大私募同学会会长,何小峰是该联盟的名义理事长。在北大PE联盟的网站上,我们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聚会性质的投资圈子,明言为大家提供投融资的牵线搭桥服务。同时定期举办沙龙,就具体的一些投资方向进行研讨,甚至会有合作的可能。

  北大校友网秘书长高超对本报表示,他们组织金融投资界的校友聚会并不多。但是有意思的是,每年北大团委都会根据一定科学的打分系统评出的北大十大社团,几乎年年都是吃喝玩乐社团,而这些社团恰恰是毕业后校友们联系的据点和基础。 光华职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冬霞告诉本报,光华管理学院做的很多活动都是开放的,最大可能性地让有志向的学生获益。

  “北大帮派的味道确实不浓,大家还是比较独立。我的很多同学都不在国内,联系自然不太密集。”李骥说。他是1996年CCER第一届硕士,1999年开始又在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读了博士。他CCER的同学中,只有三个人在国内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