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业论坛
1650 1
2010-10-10
注意,你投的企业被劣币驱逐了(ZT)

这是个很好听的故事:在一个产业集中度低的行业,创投机构投资一家企业,通过兼并整合成为行业龙头,尽享产业集中度提高所带来的高额回报。但在许多行业,行业龙头“见光”后却被挤出市场,即劣币驱逐良币。这在中国并不少见。创业投资者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后来,人们以此来解释,那些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如盗版软件冲击正版软件,免费网络音乐冲击传统唱片业等。再比如,在官场上,清官可能会受到贪官的排挤等。

在产业竞争格局中,也有这种现象。比如某些行业的优势企业,迟迟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和主导地位,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迟迟不能提高。

这对创投机构来说,却不是好事。

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科尔尼综合分析了53个国家、24个行业、2.5万家上市公司的信息,对1990年来世界企业的整合行为进行规律性论证,认为所有的产业都将遵循同样的路径(四个阶段:初创阶段、规模化阶段、集聚阶段、平衡与联盟四个阶段的S曲线)出现兼并和整合。

利用这一规律,创投往往会关注“低产业集中度”行业,看中它在“产业集中度”趋升的过程中所带来的盈利拐点。如果创投机构所投资的企业,最终成为行业龙头,便能实现高成长性收益。

创投机构甚至希望通过自身在资本市场上的优势,协助被投资企业上市,并推动收购兼并,以实现产业整合。

但在现实中,虽然中国有许多行业高度离散,竞争水平不高,处于典型的初创阶段和规模化阶段,但行业的龙头企业却不能担当“产业整合者”的重任,行业集中度上升速度缓慢,甚至下降。这是因为行业中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哪些行业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现金交易”占较大比重的行业如果一个行业,在上下游采购及销售中,现金交易占的比重很大,就会给企业较大的税收规避空间。这些行业中,那些税务比较规范的企业,往往在竞争中落败。

以建筑陶瓷业为例,理论上讲,它的投资回报在中国非常有想象力。据斯米克陶瓷招股书披露,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陶瓷的消费保持每年20%的增速,产量连续13年居全球第一,2005年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生活用陶瓷,也有着稳定的国内市场和庞大的出口市场。

这样具有国际优势并高速增长的行业,理应诞生一批优质的上市企业,并成为产业整合者。

在过去的15年里,许多知名的创投机构对陶瓷行业注入巨大的资本,如鼎晖—投资鹰牌陶瓷,摩根士丹利—投资斯米克陶瓷。被投资企业也先后上市。

但让人诧异的是,这公司上市后业绩表现均不佳。

亚细亚陶瓷:1998年在新加坡上市,2004年净利润4400万元。此后业绩逐年下降,2006年到2008年分别亏损1.6亿元、1.7亿元、2.3亿元。控股股东已变更。

鹰牌陶瓷:1999年在新加坡上市当年净利润2.5亿元。此后业绩逐年下降,2003年亏损1.97亿元,除两年略有盈利外,各年均亏损。目前正在进行资产重组。

斯米克陶瓷:2007年上市当年净利润5800万元。此后业绩逐年下降,2008年3159万元,2009年2495万元。

不仅是建筑陶瓷,凡上市的中国陶瓷企业,包括生活用陶瓷,全部出现业绩“变脸”下滑的情况。

高淳陶瓷(ST高陶,600562):2003年上市当年净利润2351万元。此后业绩逐年下降,2008年亏损2334万元,2009年亏损3942万元。目前进行资产重组。

唐山陶瓷(ST唐陶,000856):1999年上市当年净利润4602万元。此后业绩逐年下降,2001年亏损2433万元,此后也有微利年份,但亏损额逐步扩大,到2008年亏损1.6亿元,2009年通过债务重组实现收益1474万元。

冠福家用(002102):2006年上市当年净利润3396万元。此后业绩逐年下降,2007年2367万元,2008年614万元,2009年363万元。已经有资产重组传闻。

相同情况还发生在四维瓷业、涪陵建陶、福建豪盛、福建双菱、江泉实业、华光陶瓷、国光瓷业等陶瓷行业上市公司身上。企业上市后不仅没保持原来行业龙头地位,还普遍性出现业绩下滑。为什么会这样呢?

分析陶瓷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格局,可以发现,陶瓷生产企业所需泥沙、长岭土等原料,其供应商主要是高度分散的私营矿山主,采购多以现金交易。如果要求供应商出具发票,采购价格将会提高8-10%。而在销售方面,众多家居装修的个人客户往往也不需要提供发票。

充分利用这一税收规避空间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比认真缴纳增值税的企业,成本可能差十几个百分点。

如此大的成本差异,将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

以鹰牌控股为例,据《广州日报》报道,它在号称“中国陶都”之一的佛山市禅城区,2009年纳税排在陶瓷行业第一名(纳税2259万元),而销售收入仅为4.6亿元。但纳税排在鹰牌控股后的企业如新明珠、东鹏陶瓷等,对外宣传的销售额却远远超过鹰牌,均在数十亿元。

这其中,纳税的差异因由,除了地方政府不规范的包税制安排以外,就不用点明了。

如果创投想要说服这类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启动上市之路,要相对困难:一方面企业改制成本较大,另一方面企业为满足上市要求,在全税负的情况下,成本上升,无法取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最终将出现业绩下降。

缘于政府行为失当

正如经济学中最早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和政府的货币发行失当有关一样,目前中国经济中大部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其原因也和政府的行为失当有直接关联。除上述在税收征管上的不规范和不作为以外,再举几个例子。

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

如乳品行业三聚氰胺事件。乳品企业兴亡,与上千上万奶农的利益、与地方政府的GDP政绩息息相关,造成地方政府对行业中为降低成本而添加有害化工原料的不法行为,在危害不明显之前熟视无睹,甚至包庇纵容。

这样,坚守原则的乳业企业自然举步维艰。

行业监管失控

又如在医药行业,特别是在1998-2005年郑筱萸担任国家药监局长期间,有的医药企业居然能通过行贿获得新药药号,他们或将现有的中药改为注射制剂,或将西药配方略做调整更名,就能作为新药出售。

这样,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从研发能力变成了壁垒较低的营销能力:在处方药领域,是与医生建立起所谓的“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的能力;在非处方药领域,则是通过央视等传媒实施脑残式广告轰炸、成功实现销售的能力。

那些主攻产品研发的医药企业,自然要败下阵来。

壁垒降低,也导致新进入者增加。2003年-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整体收入持续以15%的速度增长,但企业数量也从近5000家上升到近7000家,且多是中小企业。

产业集中度降低的结果是,医药行业利润率大幅度下降,到2006年达到最低点。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在导航电子地图行业,随着GPS卫星定位硬件成本降低、汽车普及率提升,行业前景应该非常明朗。

但由于地图的制作和更新维护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花费资金也多以千万计,这也滋生了羁绊行业发展最严重的问题—盗版地图猖獗。某些企业拷贝其他企业的地图,略加修订,就形成“他人之石为我攻玉”。

这导致行业龙头企业的投入,得不到应有回报。

政府的产业政策错误

例如太阳能产业。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屋顶计划”,对于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20元/瓦的补贴。

对此,地方政府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超过一半的省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或列为支柱产业。

对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料多晶硅的投资猛增。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建设、扩建及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产能逾17万吨,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

太阳能发电项目效益不高,对地方纳税很少,但引入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则有利于做大GDP。

不仅如此,“屋顶计划”还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财政扶持政策,来补贴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而非根据单个企业的太阳能技术水准(例如转换效率)予以扶植(缺乏核心技术恰恰是中国光伏产业的软肋)。

如果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用纳税人的钱堆积出来的内需市场,很可能落入攫取订单能力强的地方新进入企业之手。原来的“良币”企业将被驱逐,而“劣币”企业在短暂狂欢后,未来会吞下有规模无技术的苦果。

产业集中度低,不是好事!

“劣币驱逐良币”造成产业集中度低,形成过度竞争型的市场结构。企业把资源投入到争取市场份额和维持生存的激烈竞争中,而无法积累资金,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工艺技术的改进。

吉林大学李兵分析1993年到2002年中国546个细分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情况,发现:市场规模越大,产业集中度越低;进入壁垒越高,产业集中度越高;进口和出口越多,产业集中度水平越高;国有企业集中的行业,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等等。

个人认为,中国社会在诚信机制上的约束力不强,政府在税收、知识产权、行业扶植和监管方面的举措失当,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是产业集中度不能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

低产业集中度使中国企业全球侃价实力大打折扣,钢铁行业最近数年在铁矿石长协价格上的损失高达7000亿元。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2009年排名前十位的钢厂粗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44%,而日本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占75%,韩国最大三家占89%,欧盟四大占91%。

(作者为广州基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副总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11 08:28:50
受教了 写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