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2386 0
2010-10-11
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最早的研究者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弗里兹·马克卢普(F.Machlup)教授。他在1962年发表了一本专著:《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并对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的生产进行了统计测定。这本书1966年被译成俄文,1968年又被译成日文。自1980年起,马克卢普又扩展前书,陆续发表了《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8卷本巨著。其中第1卷名为《知识与知识生产》。第二位著名的早期研究者,当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博士。他在书中更新了美国知识产业的统计数据。他在马克卢普的研究的基础上,在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的影响下,于1977年完成了《信息经济》(The Information Economy)9卷本的内部报告。这个报告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美国信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扩展后写成的。波拉特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术按不同于马克卢普的最终需求法的另一种增值法,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这种方法不仅引起美国商务部的重视,而且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
  微观信息经济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最早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日本的宫泽等。早在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信息经济学的创立者之一的斯蒂格利茨就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论文,其中对信息的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获取信息要付出成本,不完备信息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美国的维克里教授和英国的米尔利斯教授还在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延伸出了委托-代理理论。他们把掌握信息多的一方称为代理方,另一方程为委托方,通过引入“激励相容”等概念,把不对称信息问题转化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问题。这一理论的提出得到高度重视,其中的约束—激励机制正被广泛应用。美国主要从具体应用方面研究有关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它生产因素的影响;日本则 威廉·维克里

侧重于抽象研究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两者都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70年代以后,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日本增田米二的《信息经济学》、美国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著作相继问世。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教授,以表彰他们对西方信息经济学研究作出的贡献。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史宾斯,就是为了表彰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的再“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的新闻公告说,阿克尔洛夫的贡献在于,他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卖方能向买方推销低质量商品等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失衡甚至可能使劣质的二手车挤掉优质车市场。史宾斯则揭示人们应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更多信息来谋取更大利益。斯蒂格利茨为掌握信息较少的市场方如何进行市场调整提供了相关理论。三位教授的分析理论用途广泛,既适用于对传统的农业市场的分析研究,也适用于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分析研究。同时,他们的理论还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