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回到上海的一年之后,也就是 2004 年 6 月,郑拓通过了 CFA 最后一级考试,正式成为了 CFA 家族中的一员。
行业内最难的考试 “ 我希望 CFA 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考试, ” 郑拓提到 CFA 的时候无限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 CFA 应该算是最难的一个考试 吧。 ”—— 这是郑拓对前一句话的注解。
当初怎么想到去考 CFA 的 ?“ 其实我从前也不知道有 CFA 这个考试,是到了美国之后才听说的, ” 郑拓对此感受良多, “ 读 MBA 的时候,我发现周围的很多同学在读 MBA 之前就拿到了 CFA 证书,也有很多人已经通过了一级或者二级考试。 CFA 考试在投资行业里面,算是一个衡量你资格的行业标准。在美国,如果想入投资行业,除非你早已名声在外,或者有超人般的能力,多数人还是会按部就班地考 CFA 照。若想有好的发展, CFA 执照应该是必备的。 ”
“ 这种巨大的压力在国内也许无法体会。 ” 郑拓解释说,通常华尔街上比较出名的公司里,所有的员工都会报名参加 CFA 考试,因为它是一个衡量标准。如果你很多年都考不出执照,潜台词就是你不敬业,或者根本就是能力有问题。当然是否需要持有 CFA 执照,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硬性规定,但隐形的压力无处不在。郑拓举了个例子,如果某个分析师参加两三次 CFA 二级考试都通不过,就算公司未有任何责怪之意,但他自己还是会选择走人 —— 这就是无形的压力。
国内的 CFA 大多聚集于基金公司,现在公司也会鼓励大家参加 CFA 考试,不过整体来说 CFA 还不成气候,也并未成为强势推广的标准。 “ 对本身经历不鲜亮的人来说, CFA 能当作一块求职敲门砖,不过对于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就未必是必然的筹码了。 ” 郑拓说。而 有一点必须澄清,即使在美国,你拿到 CFA 也并不意味着你的薪水立刻就能比别人高。同等职位的两个人,一个是 CFA ,一个不是,收入仍然相当。 “ 但是很多年以后,差距会逐渐显现,有 CFA 执照的人可能升迁的机会更多。 ”—— 这就是差异。
基于此,有志于投资行业的郑拓,开始了他长达 3 年的 CFA 考证旅程。
考证后获益匪浅 “ 考 CFA 的过程本身,学到很多东西,也受到很多启发。 ”—— 这是整个谈话中,郑 反复提及的一句话。
“ 尽管美国和中国的很多情况不尽相同,法律监管体系不同,会计准则不同,市场体系不同,但我不得不说 CFA 考试里面的很多内容,对我现在的工作相当有启发,甚至值得我们中国整个 金行业借鉴。 CFA 于我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拓展视野。 ” 他举例说, CFA 职业操守里明确规定,在推销某个基金 时候,必须向客户提供准确而且完整的信息,绝对不能误导。因此,你必须把你们公司过去 10 年以来,和该基金特点类似的所有基金的表现告诉你的客户 而不是仅仅把表现最好的那个基金,或者过去几个月 表现较好的那个基金拿来做类比,这点和国内不同。而 CFA 的教科书也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可以收礼物,多少钱以下的礼物可以收,而在某些存在利益瓜葛的情况下,不能接受礼物。
技术性的问题,比方如何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如何做投资组合等 , CFA 提供了一个系统而且范围宽广的学习平台。郑拓毫不讳言自己从中 “ 增加了信心 ” 。 “ 说到底,做好投资 * 的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简单地说,你对一个公司的看法 好或者不好,缘 你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你认为好的公司别人都不买,或者一个你认为不好的公司别人都买,到底买还是 买,这时候就看你的心理素质,而这一切我以为来源于信心, CFA 就是信心的一部分。 ”
而且,作为一个行业客观标准,郑拓觉得 CFA 在和海外投资者交流的时候,更易受认可。 “ 外国人对 CFA 都很了解,一听说你是 CFA ,就感觉和你很有共同语言,大家在一个平台上考虑问题,交流就 较容易。而且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指日可待,现在有 QFII ,以后可能有 QDII 等等 交流是否顺畅直接影响公司能否得到好的客户 所以从长远看, CFA 的含金量会增加。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 “ 成为 CFA ,你还会拥有一个很好的圈子, CFA 的聚会活动里能认识 多朋友,对职业发展颇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