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张强,洪科,李远航,. 湖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J]. 经济地理,2010,(8).
[2]俞金国,王丽华,李娜,. 电子商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来自淘宝网的实证[J]. 经济地理,2010,(8).
[3]张玲,邬永强,. 标志性事件与城市饭店的空间布局——以广交会为例[J]. 经济地理,2010,(8).
[4]史春云,韩宝平,刘泽华,张兴华,. 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庐山和周庄为例[J]. 经济地理,2010,(8).
[5]邹宏霞,罗芬,向晶,. 信息涉入差异对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影响分析[J]. 经济地理,2010,(8).
[6]张建萍,吴亚东,于玲玲,. 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 经济地理,2010,(8).
[7]龙茂兴,孙根年,马丽君,侯芳芳,. 区域旅游“点—轴系统”演进研究——以陕南为例[J]. 经济地理,2010,(8).
[8]陈觉,. 基于前后台分离的乡村旅游集团化结构研究[J]. 经济地理,2010,(8).
[9]李创新,马耀峰,张佑印,高军,. 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客流与收入时空动态演化与错位——重力模型的实证[J]. 经济地理,2010,(8).
[10]曾刚,. 2010年“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与区域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J]. 经济地理,2010,(8).
[11]马延吉,. 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J]. 经济地理,2010,(8).
[12]孙平军,修春亮,王忠芝,. 基于PSE模型的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的变化研究——以辽宁阜新为例[J]. 经济地理,2010,(8).
[13]张晓平,孙磊,. 京津都市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分解分析[J]. 经济地理,2010,(8).
[14]刘炜,刘逸,李郇,. 全球化下珠三角本土企业创新网络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顺德东菱凯琴集团和珠海德豪润达集团的对比实证[J]. 经济地理,2010,(8).
[15]程叶青,房艳刚,. 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 经济地理,2010,(8).
[16]顾大男,周俊山,. 中国民居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演变[J]. 经济地理,2010,(8).
[17]李琳,阳吉运,高希,. 基于就业结构视角的湖南产业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 经济地理,2010,(8).
[18]魏晓芳,赵万民,黄勇,朱猛,. 现代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模式[J]. 经济地理,2010,(8).
[19]钱利英,吴映梅,徐燕苗,. 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演进状态协调分析[J]. 经济地理,2010,(8).
[20]赵建吉,包晓雯,刘亮,曾刚,. 两区合并背景下大浦东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J]. 经济地理,2010,(8).
[21]林兰,. 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与进展[J]. 经济地理,2010,(8).
[22]朱俊成,.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2010,(8).
[23]金凤君,陈明星,. “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评价研究[J]. 经济地理,2010,(8).
[24]刘薇,. 北京市1998—2008年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经济地理,2010,(8).
[25]孔凡斌,.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环境补偿财政机制研究[J]. 经济地理,2010,(8).
[26]谭振锋,魏春雨,徐海燕,. 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南丘陵地区中小城市适度组团发展模式的探讨[J]. 经济地理,2010,(8).
[27]臧锐,杨青山,杨晓楠,张鹏,. 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政府合作机制研究[J]. 经济地理,2010,(8).
[28]吕拉昌,黄茹,韩丽,藤丽,. 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J]. 经济地理,2010,(8).
[29]倪外,曾刚,.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J]. 经济地理,2010,(8).
[30]陈旸,. 基于GIS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J]. 经济地理,2010,(8).
[31]朱华晟,李伟,付晶,吴骏毅,. 论中国发达地区创意生产系统中的大学功能——以京沪创意设计业为例[J]. 经济地理,2010,(8).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