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2074 3
2010-10-11
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1 中国地理学当前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高等学校的体制调整和中国科学院等研究单位的创新过程中,中国地理学继续得到发展。建立和加强了若干新的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一批研究单位进入创新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地理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同时,也继续派生出了一些新的领域和应用方向。一批优秀学者进入特种重点人才培养的行列,博士生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模日益扩大。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培养的各地理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是上升的。由地理学家主持的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系列重大研究项目特别是若干重大的基础性项目已经开始进行。中国地理学家与国际的学术交流也卓有成效。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论文已经相当可观。与此同时,一批关于地理学的高等学校教材和专业理论著作陆续问世。高等地理教育和高级地理学突出了地球系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人才培养的形势也较好,中国中学地理教育正在第三次崛起,地理素质教育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技术革命发展的成果日益在地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扩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在正在推动着中国地理学和国民经济许多领域的发展,各种涉及空间数据分析的新技术方法扩大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如果说,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中国地理学在学科发展和为国家重大国土改造和培养国家各方面管理人才方面,作用已经大大超出地理学的专业范围的话[1],那么,近年来,地理学家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方面,在推动全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方面,更显示出地理学科的特色和地位。 近年来,根据国家教育和科研部门的部署,地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上的调整。从资金、人才和设备条件等方面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加强。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和几个重点大学地理学研究与教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 根据中国地理学会对全国42个主要地理单位的初步调查,获得了中国地理单位的规模、机构设置和研究力量、人才培养等一些初步的数据和情况。 1.1 全国从事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近年来,中国从事地理学教学和研究的力量继续增长,目前是相当庞大的。在调查的 42个主要地理单位中,有教授和研究员565人,副教授或副研究员100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5人,长江学者9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14人;教育部理科 (一级学科) 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重点学科共有10个,其中自然地理 5个,人文地理 2个,历史地理 1个,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2 个。 1.2 地理学人才培养状况 近年来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对地理学人才更加重视,培养规模越来越大。全国42个主要地理单位中,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地理单位的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其中,自然地理 20个,人文地理15个,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12个,第四纪地质学2个,海洋地质学1个,遥感与GIS 2个,生态学2个,环境科学5个,人口学2个,区域经济1个,旅游管理2个,土壤学1个。另外,还有硕士生培养点15个。42个单位中,现有博士生导师340人。1999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毕业的博士生586人,毕业的硕士生1579人;2001 ~2002年度在读的博士生1006人,在读的硕士生2563人。这些人才是我们地理学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将成为中国地理学以及资源、环境和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力量。 1.3 地理学家在国家大型研究任务中的作用 1999年以来地理单位主持的课题研究包括:国家基金委有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0 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基金委优秀研究群体数16个;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8项;国家攻关项目专题6项、课题1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4个、课题8个;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个、重点项目7个。 2 地理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地理科学和地理学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呈现繁荣景象的形势下,我们也感觉到有些问题值得大家讨论和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2.1 高等学校的地理院系调整及冠名 近年来,中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高等学校地理方面的学院、系的改革以改名开始,随后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结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各单位以各种各样的机构名称出现。这些名称有:资源环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等,大家的意图是突出地理学的应用方向,寻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理学的发展途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得已的选择。地理方面研究单位的名称也已经是地理和其他领域的混合名称了。在这种机构设置下,地理学家从事主要的方向基本上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变化与治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管理。但是,这些领域和方向也是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科学、大气科学以及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之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学科都开始关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发生在地球表层,而地球表层历来是地理学研究的地域范畴。现在,地质学在向地球表层上浮,大气科学在向地球表层下沉,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已自成体系,资源科学也成为一级学科了,经济学在发展区域经济研究方向,社会学在研究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建筑学向城市规划扩展,凡此等等。地理学的一系列领域面临其他学科的竞争和挑战。 长期以来,地理学具有非常明确的领域。在这种学科竞争的情况下,现在变得不很明确了。在这种研究领域形成交叉的情况下,使我们在地理学的实质和方向面前也有些模糊了,有的人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理学是研究什么的?长期以来以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对象的地理学,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学的学科位置何在?由于在学科方向上的模糊,有的地理学家投入到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方向,甚至建筑学方向和社会学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学必须认定自己的发展空间和领域,同时谋求新的发展和提高。否则,我们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将被别的学科占领。 2.2 地理学派生的众多应用方向和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地理学派生了众多的应用方向和领域,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 在高等院校和一些研究机构,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区域地理等经典内容的教学减少了,地理学核心和本质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淡化了。大学地理学缺乏综合地理学的教育,地理学家回避了人地之间相互作用等综合地理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因此, 综合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及这方面的应用研究是很薄弱的。相当一部分的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地理学科本科专业的名称已经不再是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图学、地貌学等,而调整为资源环境、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招收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在自然地理专业名下不再标明招收综合自然地理或地貌、气候、土壤地理、水文地理、植物地理等,而是自然资源、环境、景观生态、海洋、减灾等研究方向;在人文地理学专业下,不再标明招收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城市地理、交通地理、商业地理、政治地理等而是以城市规划、旅游经济、区域开发等研究方向代之;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名下,不再招收地图制图、测量制图、专题地图编制等方向,代之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空间信息技术等方向。一些人对国家的研究生地理教育的方向提出了疑问,认为是地理学的危机表现。当然也有部分人认为这是地理学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的表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建树少了。以往几十年,建立一系列分支学科,而且有一系列论著出版。这些著作构成了中国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发展的理论平台。近年来,有一些关于地理学理论方面的教材和翻译著作出版,但是没有重大的学科理论建设的论著问世。而实际上,各个分支学科都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从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总结。从发展条件上,已经具备了发展和加强理论研究的条件。这主要是, 地理学家和地理学单位从国家“973”计划、杰出青年基金、“创新基地计划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获得了大量的资助。强调“源头创新”,进入这些计划和项目的单位在指导思想上是重视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但是,近年来的科研工作的组织方式和评价标准,妨碍了大型、综合和交叉研究,大的课题还是分成小的问题研究,而且,很少真正对重要的理论问题做出系统研究。许多科学家,特别是年轻的科学家,承担的研究任务太多,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理论上的精品。 无论如何,克服对地理学发展的理论、地理学发展方向关注的薄弱局面是必要的。忽视理论研究和发展,长期内没有创新性的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论专著问世,将影响学科的发展。这种状况不宜再继续下去。 2.3 应用性课题研究较少体现为国家带全局性和重大的地区性科学问题和应用问题 近年来中国许多地理单位加强了地理学的一系列应用方向和领域。但是,这种应用性课题研究,较少体现为国家带全局性和重大的地区性科学问题和应用问题来进行。其中,有些是依靠应用性研究工作来维持生存。甚至有的单位不再考虑学科的发展,很大的精力去做与学科发展无关的工作。今天,几十年地理学发展的成功道路人们已经很少提到了。这条成功道路就是:把握国家的带有重大科学问题意义的区域问题和国土开发、环境整治问题,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参与领导下,组织多学科的科技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向政府提交报告,报告的内容密切针对国家开发建设整治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发展的总结和理论的发展。这就是以任务带学科的道路。 2.4 培养地理工作者严谨的科学学风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我们仍然要大大提倡老一辈几十年的工作精神。现在,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忙于争课题和完成论文数量,不甘坐冷板凳作扎扎实实工作的风气盛行。有的学者在2~3年内承担的课题20多个。青年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太重,工作浮躁。这如何能够创新,特别是做出源头性的创新成果?除了少数研究所外,定位台站的长期、连续观测和原始数据的分析研究愈来愈弱化。这可能是地理学发展道路上的最主要的问题。 3 地理学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3.1 地理学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以人类环境、人地关系和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已建立了独特和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家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科学研究任务,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产生了巨大效益。江泽民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 中指出:“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这就对中国的科学进步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地理科学的研究目标正与这些紧迫的实际需求相一致,是实现这些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支撑学科。 中国地理学在80年代也曾经面临过发展中的危机。当时,国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相继实施对整个地球科学起着极大推动作用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IGBP、IHDP、WCR等 ),以及对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国际减灾计划 (IDNDR、IDS) 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等,同时,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空间与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中国地理学的大发展。在进入新世纪的现阶段,国内外都在倡导建立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为发展地理科学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国家和全球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学科发展的国家需求。全球变化,土地覆被的变化,水资源的变化,在中国都有极为显著的响应。中国以西部地区为主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江和黄河的流域治理,中国的水问题,中国的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和城市化问题,以及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的碳循环问题等。在这些方面,只要我们把握住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的特色及运用好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技术,我们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3.2 加强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和综合研究 加强地理学与整个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前沿的联系,加强与科学哲学和国外地理学先进思想的交流和渗透,提倡理论思维和方法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也就可能在与其他学科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是综合性、人文和自然和技术在内的交融性,是我们这门学科的特点。理论研究范畴的确定主要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13 21:03:40
[biggrin][biggri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6:40:48
地理学这几年都转向技术方面了,包括人文地理也需要GIS的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2 16:27:56
是北师的讲座吗?科学没有去,谢楼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