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4821 2
2006-06-02

关于中国当前无通货膨胀下的高速经济增长,可否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分析一下?

如下现象一同发生:高失业、低通胀、高产出、产能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6 21:01:00

This can be understood by using modern Keynesian paradigm incorporating an Euler equation, an micro founded aggregate supply cure and a money market model. If economic agents' expectations as to future economy matter in economic activity, high unemployment rate can occur in conjunction with low inflation. In effect, this puzzle has been solved 40 years ago by Phelps, among others.

More econometrics will be of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is issue though it's beyond the ambition here.

Best wishe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7 12:07:00

楼上,多谢指点。我自己分析了一下,但还是有些问题不是很清楚,希望大家特别是楼上给予指点。

我的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高失业的原因:城乡身份差别、特定的人事管理制度(比如不同行业内部的封闭性)等是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壁垒,这导致政策性、结构性的失业。

其次,因为劳动力远远没有充分就业中国的当前状况处在总供给的曲线的正常区域(相对比较平坦),当政府增大货币供给的时候,带来AD曲线的右移,如果总供给不变的话,带来物价上涨、产出增加。

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在增大,逐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入市场,使得有效的劳动力供给扩大,同时,技术进步明显(主要不是原创性的技术进步,而是可以看作西方工业国家的技术溢出效应),这样AS曲线右移。AS曲线的移动一方面使得产出增加,另一方面抵消了AD曲线移动引起的物价变化。这样的结果是,只有GDP的增长,没有物价的上涨

但是为什么产能会过剩呢?

我试着这样解释:在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与货币供给增加的共同作用下,AS与AD曲线的移动结果是:均衡物价下降、产出增加。但是,物价具有粘性,物价下降跟不上实际的均衡物价下降幅度,就带来供给过剩。

当前,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增加已经接近极限(至少速度降了下来),也就是潜在GDP的增加接近极限,此后扩大总需求,就意味着物价的上升,出现通货膨胀。

以上的分析,没有用到欧拉方程,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进一步解释。

这两天分别看到:“世行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到达临界点”,“香港科技大学金融教授谈到中国要在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之间做出抉择”,觉得很有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8 19:53:0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