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倒计时状态中
庄子描绘的世间诸相还没有完,我们再来看下面的这些:"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其留,有的人是不说话的,这样就显得高深莫测,说话以后呢,别人就知道你的高低深浅,你就藏不住了。我们看有些人平常就是深藏不露,在他的人事关系中守口如瓶,用《易经》的话来说,他就处于一种"退藏"状态。这样的人,好像把自己的嘴和眼睛都闭起来了,把自己的意图、作为也掩饰起来,他对形势和环境观察得入木三分,总是要找到别人的破绽,找到自己的生路,找到自己的取胜之道。我们要看到,这些都是心的功能。就像一些星相大师,一些面相大师,别人一个眼神不对,就会被他抓住。
所以真正在官场上、商场上、江湖上混得高明的人,他就是"其留如诅盟"。就像人们秘密签订的协议、协定一样,永远不让外人知道。我心里的一个念头、一个策划,要牢牢地藏在心里,绝不让别人看到我心里想什么。为什么呢?要取胜嘛!要稳操胜券嘛!就像张三丰传给张无忌的太极拳一样,要以无招胜有招。也如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后发制人,你先发就完了。
"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我先不动,你一出招就有破绽了,这就是守胜之道。其实老庄学说里,特别是《老子》里说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都是这个道理,都是守胜,都是稳操胜券的道理。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以前读古书常常看到"生机日去,可不惜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句子,其实就是"其杀若秋冬"的另外一种说法。我们生命也是过一天少一天,为什么会减少呢?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定数,过一天就少一天。大道对生命而言,它既生出万物又收回万物,所以我们要看到"日消"。
众生之所以可怜,就是逃不过这个自然规律,这也是大道运行一种现实。每个人都是处于生命的倒计时状态,人和事都可以用倒计时计算。我们平常习惯了正计时,今年2007年了,明年2008年了,好像后面的时间还无穷无尽。如果我们按自己活一百岁来算,过一年就少一岁,明年再过一年,又少一岁。
我们虽然不习惯于这种倒计时的方式,但是庄子这里就给你明确了。"其杀若秋冬",是任何生命都免不了的。"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这个谁也逃不了。
越是聪明烦恼越多
下面我们再看:"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他这是说啊,我们每天都沉迷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之中,无法醒悟。这些沉溺于荣辱是非之中的人,就像是吸毒上瘾一样,你要叫他改过来是不容易的。
"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什么是"其厌"呢?厌指封闭,藏起来的,这一句就是说我们使自己守口如瓶。什么是"老洫"呢?就是沟壑,老于世故,深如沟壑啊。有的人的确是隐藏得很深,行为、语言都隐藏得很深,这就是胸有沟壑。有的人的心思不仅是如水沟,简直和深山峡谷、万丈深渊一般的深不可测。这是我们心灵中的一种残缺,还是完美呢?当然不敢说它是一种完美。在《庄子》里就说它是一种病态。尽管你看到他越来越老练、越来越深沉、越来越足智多谋,但结果呢,都还是一种病态。
大家知道《鬼谷子》这本书吧,整个这本书就是讲的这几句话,就是怎样把自己藏在暗处,让别人表现在明处。我在暗处你就没法发现我,我的长处、短处,我的优点、缺点,我的优势、劣势,你都不知道。但是你在明处,你的长处、短处,你的优势、劣势,我全清楚。我要收拾你的时候,就可以一下把你击倒。所以"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也是这样的。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但是不管你怎样老谋深算,沟壑纵横,通于世故,这一切都是机心!最终都会是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束缚起来。
严格意义上来说,人一辈子就是纠缠在这些事情上,就是纠缠在荣辱是非、勾心斗角之中,从而消耗了我们的精神,消耗了我们的生命。一天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没有了,所以庄子说是"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往而不返,如同歧途亡羊一般。"莫使复阳也",就是没有办法恢复生机。
我们看《红楼梦》,林妹妹就是明白这个道理。她说,人多一分聪明就多一分思虑,多一分思虑就多一分烦恼。所以我们看这个世间,越是聪明的人越是烦恼多,这就是"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啊!越是这样,对自己的摧残就越厉害。越是这样,就没法使自己返老还童,没法使自己永葆青春。
现在我们有学员在学中医扶阳派。怎么扶阳?一个是医学上的扶阳,另一个是心理上的扶阳。我们怎样使自己的"近死之心"能够扶阳?这就要通过修道,通过放下。我们要把前面庄子说的,诸如"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乃至于"其溺之所为之"、"其厌也如缄"等等,要把这一切统统放下!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能制止精气神的迅速耗散。只有通过放下,把心摆平,我们才能够在精神上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