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变革趋势:业务创新与风险管控的重构
合理业务规模:监管与银行的再平衡
美国众议院近期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将赋予美联储监管所有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的企业,包括不直接拥有银行的企业的监管权力,使其成为“超级监管者”。大型银行可能会面临更高的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如果大型金融机构被视为对整体经济构成威胁,政府有权分拆即便是健康的大型金融机构,以防范“太大而不能倒闭”的道德风险,政府和监管机构更倾向于银行业保持合理的业务规模。未来更严格的监管规定将导致银行被迫保留更多的资本金,提高安全、流动性高的资产持有比例,缩小杠杆率,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将明显缩小,银行出于自身加强风险管理、强化核心业务的需求,也将在未来的经营中有效控制业务规模,实现规模与风险、效益的平衡。合理的银行规模将成为监管和银行业未来关注的焦点。
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再平衡
本次金融危机中保持稳健发展的国际银行,普遍采取以传统的存、贷款等为业务主导,兼顾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的综合化经营模式,并采取审慎的资本充足管理。未来国际银行业应从四个方面实现新兴与传统业务的再平衡。一是在零售银行方面,银行业将更重视存款、客户和网点,通过网点吸收存款和招揽客户,扩展客户基础。二是在公司银行方面,公司银行应加强低资本占用、高佣金收入的业务,如贸易服务、现金管理、国际支付、证券和基金服务等业务。三是金融危机中,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因出现巨额亏损而失去客户的信任,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须重建客户信心,转变理财模式。四是资产管理业务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在营销中增强对银行先进风险管理能力的宣传,在建立投资组合过程中严格控制衍生产品风险,创新产品过程中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再平衡
金融危机中一些目的在于分散金融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出人意料地放大了风险。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抹掉金融创新的优势,合理利用金融创新,能够扩大产品市场、分散并降低风险,银行业在未来将实现更为稳健、更注重基础资产质量的金融创新,并掌控好创新的层次和质量。正如摩根大通在其新的市场战略中所言,资产证券化仍将长期存在,被银行用来减少流动性风险,但应在资产证券化打包出售等环节提高标准,避免在投资环节投资过度结构性的产品。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适度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同时,要防止金融风险通过金融创新这一途径被放大。最为重要的是,银行要密切立足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关注业务创新可能引发的风险点,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球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技术,以全局视角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链条各个环节的全面风险评估。与此同时,综合化经营机构应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建立专门的部门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和负责,明确集团内不同类型金融机构重点监控的目标、流程、方法,通过专业的部门机构对各种业务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作出相应的约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