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话的破灭——读《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来自: 李不会 (北京)
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评论
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西方经济学所提供的市场发展模式,曾几何时,被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奉为圭臬,哈耶克、凯恩斯、科斯以及弗里德曼等人,所提出的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存在着大量争议的经济学理论,在一片“崇洋媚外”的高呼声中,被迅速地推上了仅次于“上帝”的宝座。遗憾的是,在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这个神话正在破灭。
西方经济学思潮的中心思想就是全面推进自由市场化经济,主张由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否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之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开始了所有制的改革。股份化、私有化、市场化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其结果是国家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控制能力越来越低,从而加剧社会财富的分配两极分化,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工人,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对于上述现象,那些在财富重新分配过程中获得了既得利益的经济学新贵们,曾经大言不惭地解释为,这是改革必要的阵痛。当他们沾沾自喜地享受着所谓的“改革成果”时,无数的城市家庭正在跌入贫困线以下的生活;大量的农民抛弃了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口,进一步加剧着城乡矛盾。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错误引导,早已把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引向了一个错误的道路。
错误的指导思想,必然导致发展所必须承受的巨大代价,遗憾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降温、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知识经济”虚假模式所引发的股市泡沫,并没有引起中国人足够的重视,使得改革的成本随着发展不断加大。更为可悲的是,对这种经济学理论的真正批判和反思,却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之后。一向被众多经济学家视为楷模的美国经济,终于因为它的狂妄和自大而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危机。正所谓是“皮之不附,毛之将焉”。经济学家们可以就此闭上自己那张不负责任的嘴,可留下的沉重包袱将由谁来承担呢?
在危机面前,美国政府也没有奉行它一向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伴随着几大金融机构的破产,美国政府不得不拿出几千亿美元扮演起拯救的角色,可见,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也不是万能的。
何新先生作为一个长期被所谓“主流经济学派”排斥在舆论边缘的学者,始终没有忘记一个真正知识分子所肩负的使命,不甘寂寞地寻找着真正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可悲的是这种独立于西方思潮之外的真知灼见,直到危机的出现,才引起相关人士的注意;可幸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并没有受利益的驱动完全泯灭,或许将唤起更多的人进行反思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