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研究院】抓住时间差,加快5G产业发展----《疫情过后加快我国5G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报告发布
研究摘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产业经济复工复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必然选择。基于5G在疫情防控中的有效应用,疫情过后,我国政府必将进一步推动5G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恢复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本文梳理分析了我国5G产业的发展现状,侧重研究了5G产业链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利用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时间差,加快培育我国5G产业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引领全球5G产业发展根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34个国家的62个运营商正式宣布推动5G商用,部署3000多个应用实践,率先在医疗、制造、多媒体、娱乐等行业实现应用场景落地。我国华为科技公司支持了其中的41家运营商,占比达三分之二;获得了91个5G商用设备供货合同,排名全球第一。
根据VIAVI《5G部署现状》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月,从5G可用性城市数量看,韩国有85个城市,其次是中国(57个),美国(50个)和英国(31个城市)。韩国是全球第一个正式商用的5G国家,前期因为三家运营商在终端、资费补贴等方面强烈的竞争,使得5G用户量猛增,但也导致运营商实际成本攀升,加之室内5G覆盖不够,用户体验不好,所以后期用户数量增速放缓。中国相比韩国来说,国内三大运营商暂未提供5G终端补贴,消费刺激不足,5G用户增长相对较慢。但从长远看,我国运营商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维持了较好的市场秩序;加之我国采用低频波段部署5G,信号穿透力强;且在政策层面,政府自上而下地推进5G商用进程,对5G网络投资建设给予较为充分地扶持,并积极推动和鼓励相关行业尽快与5G融合;由此,形成了我国5G产业发展“稳扎稳打”的局面,其综合竞争实力必将在全球领先。
目前,中国制造生产了全球超过50%以上的终端模组,5G已渗透至国内制造、能源、公共安全、医疗、教育、媒资等19个行业,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在4000多个组织机构中推出了5G相关的行业解决方案,广泛进行了试点或商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5G技术“临危受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使5G得到更好的普及,且基于疫情防控而衍生的众多5G应用,必将在疫情过后,成为各行各业加快5G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二、5G优势在于产业链和生态建设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已经得到良好遏制,进入收尾阶段,企业开始复工生产;但全球却又进入疫情爆发期,欧美股市急剧动荡、经济下滑、学校停课、企业关门,员工只能居家办公;近两个月之后,欧美重蹈中国覆辙,而且由于应对措施被动,情况比中国经历的更糟。但是,无论是应对疫情防控,还是远程移动办公,对5G的加快发展可能因此进一步形成全球共识,由此,未来5G的竞争态势将更为激烈。然而,真正形成竞争优势,除了技术、标准与应用方案,产业链和生态建设也极为重要。我们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梳理了5G建设应用产业链上的80家重点企业,并绘制企业分布图;由此分析国内5G产业链分布情况,并结合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其未来策略;同时,通过研究5G产业链关键细分环节在全球的市场分布,研究分析国内5G产业链和生态如何进一步完善。
我国5G建设应用产业链
注:华信研究院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整理绘制
从我国5G产业链建设期细分环节看,呈现两极分化:
一是在通信设备领域,得益于华为、中兴的全球市场份额,形成了我国5G的产业优势,如根据Dell'Oro Group统计,2019年在电信设备领域,华为、中兴全球市场占比达38%,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
二是在基站天线和光纤光缆领域,中国企业占有整体优势,如基站天线领域,中国厂商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40%,进入全球前十名的中国企业有华为、京信通信、通宇通讯;在光纤光缆领域,中国厂商全球占比达50%左右,长飞光纤、亨通光电、烽火通信、富通、中天科技等五家企业进入全球前十。
三是在光模块和射频领域,我国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高端产品不足,急需加快技术创新,缩短差距,如光模块领域,LightCounting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厂商全球占比达到36%,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核心光通信芯片主要依赖外国供应;在手机射频前端领域,主要产品集中在射频前端中的PA(功率放大器)和低端滤波器,国内在技术、工艺和专利方面存在差距,大部分来自海外进口。由此,我们应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实现差异化突破,进一步做强优势领域,并强化技术研发,提升高端竞争力。
我国5G建设应用产业链分布图
注:不同时期企业有重复
从我国5G建设应用产业链区域分布情况看,湖北、广东、北京、江苏等地区应受重点关注,区域间协同发展要进一步强化。
一是广东、北京、江苏等地的5G企业数量较多,同时也是建设期企业的聚集地,建议地方政府在疫情过后产业恢复期为相关企业延长现有政策期限,对恢复生产困难的企业给予特定扶持和基础保障;
二是疫情重灾区武汉市是我国光电子产业基地,拥有武汉凡谷、光迅科技、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光缆、虹信通信等重要5G建设期企业,在复工复产上要比其他地区慢很多,3月11日,武汉发布通告实施企业分类分时有条件复工复产,建议武汉市成立5G产业保障小组,由专人负责5G企业的复工复产推进工作,帮助企业快速恢复产能;
三是5G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建议区域间建立起协调共享机制,尽快形成开放共享的格局。如应用期5G企业大多分布在广东、北京和上海,在挖掘5G应用需求、提供5G应用解决方案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各省市可在产业规划、项目推动过程中加强区域联系,强化需求引领。
5G产业链上游基础器件材料企业一览
注:华信研究院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绘制
从5G产业链上游关键器件与基础材料看,我国短板突出。建议将5G关键器件材料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大基金二期的重点投资对象,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大力推动国产化替代。
课题组通过企业公开信息统计分析,5G产业链上游的射频器件、芯片、关键材料三大基础领域的国内外重点企业,不重复计算约有189家企业,其中美国企业31家,日本22家,中国企业119家,其余分布在韩国、德国、法国、荷兰等。相对而言,我国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技术要求较高的市场领域被国外垄断,如美国、日本企业在滤波器市场占比达95%;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方面美国则占据绝对领先地位;5G高频PCB材料大部分被美国、日本垄断,经课题组估算,美国日本市场占比约90%以上;高端光通信芯片技术被美国、日本控制,我国国产化率仅有3%。从我国基础器件材料企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北京、台湾、上海、湖北。根据华信研究院集成电路投融资数据库(https://www.icdata.com.cn/)的《5G新形势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可以看出,5G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前文所说,目前美国、日韩、欧洲新冠疫情严重,有些企业被迫停工,这为国内企业创造了一个时间差,建议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尽快与地方政府磋商,由各地梳理本地5G器件材料企业,选取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可培育企业报送给大基金公司,大基金尽快做好评估,迅速给这些企业注入资金,抓住时机攻克关键领域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