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政党国有制与人本公有制――和谐社会的核心要义</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 </o:p></FONT></P>
<P> 政党国有制:</P>
<P>前言:要让国有制获得复苏,必须给执政党更多的权利,给予民主更多的机会。执政党与民主代表之间的议政所形成的互信,使得民主代表相信执政党能管理好国有企业,而执政党也相信这种互信能带来利益而且确实有实际利益,由此填补了执政党在管理国有企业时的利益不足、激励不足的问题。</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P>
<P>以下讨论的国有企业没有私有股份。</P>
<P>首先执政党除了可以有执政权、制宪权和调控权之外,还应赋予执政党以独立法人的权力,也就是说执政党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执政党可以对自身进行企业式的管理和制度定制,进行相应的利益分流,但是执政党不能直接参与生产,而是通过持有国有企业的股份和自身所有的企业的股份而获得股利,执政党可以向国有企业派出股份执行人参与国有企业的决策。或者说执政党可以经营资本,且政党主席是独立法人。</P>
<P>执政党对国有企业实行直接管理,执政党在国有企业获得两份股份,一份是国有企业给股份执行人所有的小股份,一份是国有企业给执政党所有的大股份。而国有企业由三部分股份组成,一部分是小股份,一部分是大股份,一部分是国家所有的股份。国有企业的事务由小股份所有者股份执行人负责,而股份执行人由执政党主席的民主绩效考核制度制约。股份执行人一般由专家担任;执政党主席无国企决策权,但是有人事权。</P>
<P>这里存在两个激励,一个是国有企业给执政党主席的激励,称为主席激励,一个是执政党主席给股份执行人的激励,称为执行人激励。</P>
<P>主席激励是决定因素,关键是看国有企业所获得的效率(效率就是创新的竞争)是否与私有企业相同。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的效率分两部分,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是执政党给予的,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是由社会给予的;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的来源是国有企业给执政党及股份执行人的大股份和小股份,其激励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而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则来源于在执政党与民主代表确定大股份与小股份所占国有企业股份的百分比之后,双方所形成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也就是民主代表对执政党的信任,也就是民主代表信任执政党能在监督之下给予国有企业良好的效率,而这种信任对于执政党来说是一种利益,因为它可以转化为执政时期的权力优势和信息优势。进而让执政党的党有企业获得垄断超额利润;既然执政党获得了好处,其激励效果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社会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是对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股份的一种对应的激励。既然国有企业的大股份、小股份和国家所有的股份都有激励来源,于是国有企业也就和私有企业一样是全股份激励类型。</P>
<P>至于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是否会有与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一样的质量,也就是说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的单位利润是否等于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这是执政党和民主代表都关心的问题,执政党希望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的质量能大于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即日常经营中,双方共识所带来的执政党单位垄断利润大于大小股份的单位利润;而民主代表希望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的质量不能太高,以免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最后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FONT>的质量会在效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FONT>的质量附近长期波动。</P>
<P>而执行人激励则是部分来源于小股份、部分来源于执政党主席对股份执行人的人事任免制度,当然了,这种任免制度不是执政党主席说了算的,而是执政党主席制定民主绩效考核制度,由民主监督和考核来完成人事任免的选择的(民主包括执政党主席自己)。执政党主席的人事任免任务就是要让股份执行人对国有企业的全面发展负起应有的责任。</P>
<P>有了良好的主席激励和执行人激励,政党国有制得以运行起来。</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人本公有制:</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前言:公民获得公有股份、分红权和投票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让公民选出心目中的好公有制企业,并跟据选票给予公有制企业相应奖励,形成有效的激励,公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能并轨运行,公有制企业主要关注广大落后人群的利益,因为每个人手中的选票都是平等的。</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P>
<P>一、股当式公有制</P>
<P>公有制企业自由进出市场经济,进入公有资本体系的资本的股本分给公有制标的人。标的人可以用这些公有股本来当得公资当本用于投资,当期后归还当本和当息,即可得回公有股本,以后可以继续当公有股本。加长当期一过收回公有股本,在当的股本不能出卖。也可在公有股本的可操作期将该股本卖出,得到大于公资当本的资金作为回报。只要对公有股本拥有所有权,就可以在有政治权力的情况下依一定的特殊情况而获得相当于手头全部公有股本的资金作为回报。</P>
<P>国家作为最大的当主,可以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公有股本的当体系。但公当企业不能付出公有资本。</P>
<P>公有标的人只要有公有股本就可以在国家人本分红时获得一笔分红,并同时选出最优公有制企业,选中的企业的得票越多,从公有标的人的分红中抽出的返回给该企业的就越少。选中的企业的得票越少,从公有标的人的分红中抽出的返回给该企业的就越多。重点是让得票多的企业得到的民主奖励资金多于得票少的企业。</P>
<P>二、公有制的宏观控制</P>
<P>国家在每次人本分红时对分红总资金注入一定的补助,以此来控制公有标的人的分红所得和公有企业的民主奖励资金的多少。</P>
<P>公有企业会根据本年度的获奖企业的多少和获奖情况来决定自已如何进出市场经济,因此只要控制住国家的人本分红补助额,就可以控制住公有资本的规模了。</P>
<P>三、公有制的标的人选择</P>
<P>比如用全国的公有资本来选择扶助西部公民。</P>
<P>四、民主奖励资金的分配和公有制企业的激励体系</P>
<P>原则上在公有制企业的内部设立民主奖励专户,对于该专户资金进行董事会、工会和党组织组成的分配会议进行分配决议。国家设立样板会议程序法规。</P>
<P>对重要贡献人员大比例奖励。</P>
<P>五、公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的区分</P>
<P>一般来讲没有绝对的公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分,而比如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公有制企业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公有制企业来划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指的是公有制企业的公有资本占企业总资本的付出比例。国家人本分红后一个月公有制企业可以提出改动企业的公有资本占企业总资本的比例,企业的公有资本增加或减少的额度由企业董事会、工会和党组织来决定。</P>
<P>六、人本公有制的意义</P>
<P> 公有制、民主奖励、以人为本、减少贫富差距、平衡地区经济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用国家的补助来激发公有制企业和帮助目标人群,让公有制企业关注落后地区的发展。</P>
<P>七、公有股份总额的变动的处理问题</P>
<P> 公有股份的标的人可以选择比例股或实额股,比例股随公有股份市场总资本的变动而相应变动。对于实额股的总体盈余和亏空由国家财政抽补,同时作为国家财政指标之一分析并管理。可以作出优惠条件控制比例股和实额股之间的比例和流动,允许比例股和实额股的自由流通。</P>
<P> 比例股是风险股,实额股是保守股,对比例股和实额股的互相总额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经济风向,比如说比例股多说明公有股市有风险倾向,实额股多说明有保守倾向。</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P>
<P>八、人本公有制的利益驱动和理念驱动之争。</P>
<P>根本问题在于人本公有制是利益重要呢还是理念重要,利益就是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原则,而理念则是一些非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与人相关的东西,比如社会利益最大化。</P>
<P>在人本公有制建立的初期,市场必然是体现出利益至上的情况,比如有怀疑这种公有制是不是有点像博彩啊,私有企业付出的公有资本不能收回啊等想法和现实,但是随着人本公有制的实行,公有制市场的规范,终有一天,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比如一个私人的超市,他加入了公有制的行业,付出了公有资本,于是该超市的客源多了;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是顾客相信加入了公有制的超市一定会为顾客考虑得更多,一定会为顾客的利益最大化考虑,因为超市会顾忌到握有选票的顾客,以及法律法规和社会监督对公有制超市的更严格的管理,这种管理涉及到顾客的各方面的利益,也就是公有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让顾客的利益至上。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说,就是把公有制做成一种品牌,并且这种品牌形成了一种社会效应,可以实现增殖。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本公有制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理应是公有制市场的看不见的手。</P>
<P>于是私有制企业主就会在已有的民主奖励的情况,加入公有制行业的经济、社会、法律等的成本,以及加入公有制行业可能的现实品牌利益,三者之间权衡,比起私有经营的情况如何,以决定是否加入公有制行业或增减公有资本的付出。这也就是人本公有制的激励的来源。只靠民主奖励的利益是不能将公有制产业做大的。</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P>
<P>总结:</P>
<P> 执政党依靠国有企业,弱势群体依靠公有企业,强势群体依靠私有企业,三者之间的均衡点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要义。和谐社会的外围部分是民营经济、集体经济和军统经济。民营经济可上升为私有经济,集体经济可上升为公有经济,军统经济可上升为国有经济。</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7 15:04: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