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废话,切入主题。
1.答辩专家组通常由五位或五位以上的答辩老师组成,一名答辩主席,其他几位是答辩委员,答辩主席通常是学院里学术地位较高的老教授或长江学者,主要负责宣布开始答辩,最后根据答辩情况提出一个和论文以及学生表现相关问题,合议,以及宣布答辩是否通过。所有答辩人员名单是随机划分的,抽到自己导师在场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答辩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在场各位专家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每位老师都会题1-2个问题。
2.答辩开始时首先由学生介绍自己答辩的内容,开题答辩主要介绍开题报告的内容,将思路框架描述清楚,论文答辩不可照着论文或ppt 照念,要用概括总结的方式将选题,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结论启发以及发展展望清楚的向各位答辩老师展现。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即可,一味的按照ppt 内容照读效果不好,尤其是字数较多的ppt,在规定时间没有叙述完后面的内容老师也不会有耐心再听下去,在你叙述的过程当中,老师就已经在翻阅你提交的纸质材料了,所以答辩不但要把内容叙述清楚,更重的是简明扼要说重点。
3.几位专家评审会从论文的选题,结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模块,数据,图表,文献综述,文献数量,格式,逻辑框架,结论等不同角度提出。
3.1 选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结合当下背景提出有创新意义研究意义的新颖选题,立足点清晰,通常硕士毕业论文注重实证案例分析,因此大多数论文都是以某个有代表性的公司为例展开,推此及彼,由点及面。先进行个例研究后得出结论和建设性建议,并引申到整个行业得出发展建议和展望。在有某一背景的选题下,我们应当将研究内容结合背景前后的变化做全面系统的研究,而不是只写现有的忽略过去的内容,对比分析方法很重要,经过对比分析也可以体现出论点的创新性。
3.2研究方法又分为论文整体的研究方法和论文中实证阶段用到的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有多种,例如:调查问卷报告;指标体系构建;模型构建以及相关理论和论文的融合应用,一定要挑和自己论文内容相匹配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方法也必须要有创新的内容,不可对参考文献的研究方法照搬全抄,尤其是这一部分的数据搜集都需要认真去做,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实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到你是否能得出符合论文观点的结论,以及结论是否客观严谨。
3.3数据一定要近年的,不要用3.4年前的数据敷衍了事,老师一眼看到印象分就不高,有可能直接因为这个点答辩不通过,数据都没有好好搜集说明你态度就不对,肯定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5-10年数据为宜,某年数据不具有代表性,我们在搜索数据时可以登陆研究公司的官网,统计局官网,论坛,新闻网页等渠道进行搜集,尽量不要使用立体的图表,会显得不专业不严谨,复制粘贴来的图表一定要清晰,如果不清晰自己就手绘,不要随意粘贴应付差事,这些细节都会严重影响到答辩老师的印象分。另外数据应当编制图表目录,下方注明数据来源。
3.4文献综述要按照大模块小模块详细梳理,大模块分为国内外文献综述,小模块主要看论文自身的研究内容,并按照年份有序排列,引用文献的年限和数据一样有要求,近5-8年为宜,太老旧的文献没有参考价值。文献综述通常是在大纲拟定后梳理,也是答辩老师判断你整篇论文逻辑框架的依据。
3.5文献数量:文献综述数量硕士不低于20篇,建议国外十篇以上国内十篇以上,参考文献硕士要求40篇以上,国内文献数量较多于国外文献数量。
3.6论文格式要严格按照学院要求来,小的细节往往体现你的态度,具体包括字体,行间距,页眉页脚,页码,脚注,一二三级标题的设定等等
3.7关于逻辑框架,内容比较多也相对复杂一些,建议每一个写论文的同学在拟定大纲后做一个逻辑框架图,将内容主线梳理出来,你的每一章内容和题目的相关程度,如何串联起来都要想的清楚明白,让答辩老师一看就懂,另外不可以存在运用的理论有凑数行为,每一个模块都必须贴合论文内容,不相关的废话少说,除了凑字数占篇幅没有一点用处,老师看着会心烦。
3.8关于结论,首先结论不是浮于表面的结论,要针对每一个模块提出的问题对应出结论并总结,要有深度且有新观点,建议最后一章结论下至少设立2~3个二级标题,有条理的梳理结论并提出建议和发展展望。
3.9致谢部分不建议写的花里胡哨,什么感谢男女朋友这种行为,一点都不飒,有些老师不在意这个点,但是老师看到了以后印象分都不高,学术就是严谨求实的东西,请以虚心认真的态度好好对待,别把心思用在这种没用的地方,写好论文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建议:引用文献标脚注要注意,所有的参考文献都要按照顺序标示,一定要按照顺序!!!!很多同学参考文献就是拿来凑数的,其实参考文献的顺序也是需要梳理的,并且如果要标脚注,就一个不落的标,这是要求。如果有凑数行为可以一个都不标,但是重复率必须降在学院要求之下。
其他细节内容待我有空再来说,下次讲讲什么样的学生答辩老师会比较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老师不喜欢,除了论文自身的问题,论文作者自身的问题也同样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