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教授9月18日和10月23日在清华深圳研究生院有两场演讲,不知哪位朋友能提供演讲录音?
9月18日:中国未来经济形势探讨
演讲一开始,张五常先生就对中国未来数十年经济形势表示了乐观。他说,资料显示唐宋时代地球上80%的财富都在中国,现在中国重新崛起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高效的语言文字,最重要的资产则是数量巨大、天赋极高、吃苦耐劳、热爱学习的炎黄子孙。他用个人风格鲜明的言语说,假如人类天赋有十斗,中国独占五斗。现今中国的实质国民收入,大约是日本的3倍,18年后有望达到10倍。中国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预期收入比较高,租金回报与利率分离的现状不会长期存在。
张先生接下来为中国经济社会“把脉”,指出未富先骄和崇洋媚洋是国人两大弊病。他说,要强调中国价值而非普世价值,中国的诸多发展模式例如县际竞争很有独创性,不要生搬硬抄国外的政治经济制度。要讲民主就要搞清楚什么是民主,哪些方面可以投票,哪些方面不适合投票,而这是很难区分的。中国要重视日本的前车之鉴,人民币应和一揽子物品价格挂钩,这样就可以避免通胀。反对因美国的政治压力而使人民币升值,不反对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反对用禁止农产品进口的措施帮助农民,农产品价格提升应是一个自然地过程。不要一味批评贫富差距,中国人的贫富差距目前还在同一层面上,迟早会拉近。但如果人民币刻意升值,就可能像墨西哥一样出现难以弥合的社会断层,造成真正的贫富悬殊。
张五常先生还就文化、教育、学术等方面发表了看法。他多次对中国博大精深、钻之弥深的文化表示赞叹,认为文化“富而后工”。在经济的推动下,伟大的中国文化正在复兴,但尚未稳定,如果教育、学术制度太差,将影响文化的繁荣,也就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中国有很多了不起的青年学生,但缺乏好的机会和教育制度。高考不应这样重要,考试好不好和能否成才没有直接关系。做学术也是如此,要潜心研究和实践,多因思想、兴趣而读写,少为职称、待遇而发文,这样才能写出启发性强的论著。
在互动环节,张五常先生认真回答了多名听众的现场提问,思路敏捷、条理清晰、言语幽默,显露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中国经济深刻独到的洞察。他高屋建瓴、个性鲜明、见解独到的演讲,赢得了大家一阵阵掌声。
详见:
http://www.sz.tsinghua.edu.cn/ywkb/2010-09-20/4445.html
10月23日:五常把脉中国经济
预告:
http://www.tsinghua-sz.edu.cn/Education.aspx?CateId=391&ID=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