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搜狐财经上瞅见一篇专栏《中国应让人民币升值》,里面三个分标题: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压低人民币汇率等于供养美国、人民币汇率高低应该完全由市场决定,个人对其中第一部分: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表示不能接受。原文如下:
对这几年物价的上涨,大家都有切身入肉的感受。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解释是商人太坏,是炒买炒卖,是自然灾害等等。其实这些解释都不靠谱,真正正确的解释是货币发行的太多了,也就是通货膨胀太严重了。这个我们从央行公布的数据上能看得非常清楚:2002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8.32万亿人民币,到2009年底则达到了惊人的60.62万亿人民币。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货币供应量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
中国央行为什么要发行这么多人民币呢?是不是政府财政收入太少,所以不得不加印钞票?历史上的许多通货膨胀确实都是这样,但这次不同。最近几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都不错,但货币依然不断超发,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在实行一种类似于“联系汇率”的货币发行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有多少美元进入中国,中国央行就发行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出来。假如汇率是在1比6.8的话,那当有1美元进入中国,那中国央行就会发行6.8元的人民币。而这几年美元确实在大量涌入中国,所以更多的人民币也就被源源不断的印刷出来了。表现在市场上,就是通货膨胀,就是我们手中的钞票不断贬值。 当然,紧接着我们要问一句,那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元涌入中国,回答很简单:正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当一个人购买某样东西太多的时候,我们能找到最可靠的答案,就是那样物品的价格太低了。
个人认为:1、“人民币汇率低估”一说至少尚存在争议,专栏通过中国2.6万亿的外储、每年那么多的美元流入得出人民币被低估,实际上国际收支的大量盈余跟汇率是否被低估之间并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也有可能是世界对中国商品需求增加(不然你不能解释为什么2005年之后人民币升值,可是中国对美国盈余还加大了)。个人觉得应该对比两国物价水平来推测长期汇率,而确实很多研究对此作出的结论是相反的,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仍然存争议。
2.、“严重的通货膨胀”有点言过其实。我并不是为政府、人民银行开脱,事实上,中国2003年才摆脱通货紧缩,物价上涨比较厉害的就是03、07/08、还有今年,除了房价之外,平心而论个人觉得似乎通货膨胀还没有达到“严重”那个程度(经济学里面,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每月通胀率都在百分之几十),收入增长的缓慢和不公应该是更严重的问题。
3、最最重要一点:人民币即使被低估也不应该是物价高涨的(直接)原因。诚然,大量的盈余使央行资产扩大并被动发行货币,但通常而言央行可以通过卖掉国内资产来对冲掉一部分外汇资产增加的冲击,因而你会发现央行资产负债表里面外汇资产比例越来越大,这不光是大量盈余的结果,也是卖掉国内资产的结果。个人认为,最近(尤其这5年)的通胀,既有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例如08年),也有宽松政策的原因(例如今年),这些可能是相对更重要的因素。
总结一下吧,我觉得还是一个体系的问题:美元实在是太重要了,至少在07年之前,以至于07年之前我国不得不采取强制结售汇的方式,让国家能拥有更多的美元,不光中国这样想,很多国家都这样想,于是美国赤字越来越大,美国人就想让美元贬值来减缓还外债压力,但只要美元还是重要的,这一过程就会一直反复循环,直到这一体系的崩溃、美元不再重要为止。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可以说是几乎所有国际金融问题的本源。
马克思说过,所有的经济问题上都离不开价值判断。个人认为,汇率问题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