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篇报道的目的何在,我自己感觉看了之后,作者好像又是一幅民粹派的样子,其实,为什么四大这么有竞争力,这么有名,为什么中国海外上市公司愿意找它们来做报告,其关键原因在于人家海外投资者相信四大财务报告,审计的真实性,看看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做假帐的频率,规模,想一想哪个海外投资者愿意把钱投进这些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做财务报告,审计的公司里面。
1:“有观点认为,“四大”掌握了中国某些重要经济信息,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
“
这位人士所指的是,2005年4月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发布的《跨国并购白皮书》中写道:“‘四大’获得中国众多大型企业的审计业务,他们可以获取关键行业几乎一切重要的信息,如中国能源规划的战略布置、国有银行过去不宜被人知晓的资金用途等。”
”
就此问题,我个人感觉是杞人忧天,想想四大自己本身有自己的行业规范,他们能够在国际上做得这么出色,还不是因为人家一直都遵守着自己的行业规范,不像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那样。我个人的感觉是现在我国有许多人总喜欢戴着意识形态的眼镜来看问题。四大难道会冒着把自己在中国招牌打烂的危险来违背自己的行业规范么?所谓“国有银行过去不宜被人知晓的资金用途”这一说法,我想确实应该就这一问题考虑一下,为什么国有银行有那么多的呆坏帐,难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清楚么?通过加强外部审计,来制约银行乱放贷,不顾贷对象的信用级别,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制度设计。为什么要对此质疑呢?
2:就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这一问题,这本身就有一个历史问题,有一个发展问题,我们为什么又喜欢在这里强求“做大”这个计划经济时期的口号呢?探寻 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快速发展起来,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
a:自己本身的行业规范,行业约束,内部约束不够,导致了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够抵抗许多腐败问题。
b:监管在这方面的制度安排不够合理。为什么那些说真话的会计师事务所反而没有客户,而那些做假帐的,或者说是根据客户要求一味迁就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生存,这难道不应该是监管当局应该考虑的问题吗?好的不能生存,坏的或者说是不合格的反而能够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管当局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在这个特殊的行业内,由于它本身的特殊性,这本身这决定了我们的监管模式应该是与其它行业有所不同。如果当局要求公司的财务报告必须是经过那些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在保护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多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给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良好的行业环境,外部环境,那么,真正中国本土的,真正强大的中国四大的到来还会远吗?
最后回到建设中国本土四大的问题,我想,这需要监管当局与会计师事务所两方面的工作。任何单方面的工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在此,我只希望当局不要又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模式来工作,以为通过行政力量硬把几个事务所合并就可以组建所谓的“四大”,这是行不通的。事实上,当局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一个好的制度环境,让那么优胜劣汰的法则会自然产生中国本土的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