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被大学同学木木拉黑了。原因是这样的:就前段时间,她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提交时间快截止了,就着急忙慌地准备。但与此同时,我的噩梦也来了。“你帮我在网上查查这个选题有没有人写过。”“你帮我查一下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写作时间有没有争议。”“你帮我查一下,那些争议的论据有哪些?”……
她的问题越来越多,可我的耐心却越来越少。更要命的是,这些问题有的太大,大到一句两句讲不清楚;有的又太小,小到只需动动小手指,就能在搜索引擎中找到。当木木再次发来“你帮我找一下这个素材......”时,心力憔悴的我实在忍不住了,直接跟她说:“木木,你这些问题其实在网上都能搜索,你只要用点心,找到的素材肯定会比我一个本科生专业,你说呢?”很久之后,微信那端的她只回了一个“嗯”字。前两天,偶然想问她论文准备情况时,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她拉入了黑名单。
我们经常遇到发现别人与自己“不一样”的时刻。一开始你可能会疑惑,他怎么和我不一样?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其实,意识到这点恰恰是我们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契机。人和人成长速度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对“不同”时的态度。01
眼下的时代焦虑不堪,人们开始失去沟通对话、彼此了解的耐心。而实际上,大部分事情,都没那么非黑即白;大部分的人,也不是非敌即友。每个人的阅历、背景都不一样,强制性一致会带来抵触,过度地求和又会失去原则。在处事方法和人际关系中,我们要遵从“求同存异”和“和而不同”的原则。
02
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段视频,哪怕说得再好都存在局限性。成熟的人,懂得理性指出认为不妥的地方并适当给出依据;浅薄的人,只会乱抨一气,三言两语开始情绪化的人身攻击。我们有表达不同看法的权利,但要知道,“表达”和“开杠”是两个意思。前者针对观点、后者针对人,高低立现。
03
当人际关系出现裂缝,选边站队、热衷对立,是非常狭隘且粗暴的行为。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事情,本就是矛盾共同体。凡事无绝对,更别说立场决定态度。在互惠互利的人际交往中,哪方观点赢了根本不重要,过程中的探讨和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