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6日在西方人的眼里也许是个高危日子,但炎黄子孙文化中却有六六大顺的说法。该日香港的高官倾巢出动,这边厢特首率大队人马出席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与东盟国家商务官员对话会,大力推动香港成为泛珠及亚细安间的桥梁。
另一边厢,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牵头,带领香港银行公会到北京,去“敲”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监会的门,商讨具体落实较早时宣布的合格境内投资机构(QDII)安排。高官们兵分两路,一南一北,双剑合壁,为中国大陆的十一·五规划下替香港定位,争取商机。
一个月前,香港特首在银行公会午宴公开指责银行界只顾在复活节外出打高尔夫球及水疗,没有积极回应4月13日晚人民银行公布的QDII新闻,没有去“敲”中央财经官员的门,他甚至拍着桌子质问“你们都在干啥?”(Where were you guys?)
被此一骂之后,香港银行界快速反应,六六大顺日除了在京谈QDII,另加送一个于北京及上海举行的金融基础设施研讨会,大力推销香港安全高效无中断的多层面,多币种即时支付,清算及托管系统去有效的管理外汇结算风险,这正是QDII落实后资金流出的一个极关重要的管道。
在研讨会中,有关官员指出香港一年的本地生产总值约为1万4000亿港元,最近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的一天,港元即时支付系统的清算总值达历史纪录的1万2300亿港元,以这样的规模,香港已有能力去应付“南水北调,走进来(QFII)”及“北水南调,走出去(QDII)”的大量资金流动。
香港银行界这次的“叩门之旅”可以说是“四有”之大作,有机遇,有嗅觉,有牵头,有配套。一把手出面,由上而下,大家不得不高度重视。
其实,金融基础设施就如有形的公路、码头、港口及机场一样,方便有效的货流及人流,它是无形的,方便资金的流动。这么一来,QDII在你一拉,我一推的互动下,水到渠成,正是“QDII油水丰, 商机无限起身冲,先到先得有钱赚,后知后觉一场空”。
新加坡银行界也应去争取
作为亚太重要金融中心的狮城银行界至今似乎对中国大陆的QDII还没有什么反应,不知道是没人牵头?还是大家都无动于衷?或是在等待行政指令?
QDII实在是一大块肥肉,开口闭口都是数以亿计,在北京的研讨会上,有位演讲者点出QDII资金的出路应该会是世界的几个金融中心,由此观之,新加坡银行界没有理由不去争取!俗语说,心动不如赶快行动,要不然肯定会有人借花献佛,把香港特首的名句“你们都在干啥?”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