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航运巨头的中国北部湾物流市场战略
2010-10-27
北部湾航运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泰国、新加坡的航运巨头进入。这条连通中国内地与东盟的黄金航线让他们获益不少。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双边贸易增长迅猛。贸易的繁荣自然会带来对航运物流的需求,近年来,中国东盟间的航运物流市场日益受到中国东盟一些航运巨头的青睐,特别在基础薄弱但发展势头良好的北部湾区域加快航运布局。
航运物流专家解读北部湾航运
国际航运物流研究专家王凌峰院士表示,北部湾经济区加速发展,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进出口等指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临海大工业也正在形成,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聚集。北部湾区域港口众多,且地处中国东盟结合部,在发展航运物流方面有先天的优势,近年来中国在航运物流运输方面及港口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海运物流方面,中国广西、广东、海南,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在加强航运港口码头建设,这为航运企业开辟海上航运物流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近来,中海集团钦州港——越南海防集装箱直航航线在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开航,这是钦州港首条通往东盟国家的直达航线,航线开通后,钦州港至海防的运输时间由12天缩短至5天,航运成本减少约40%。
根据国际航运物流专家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东盟继续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双边贸易额为31.1亿美元,增长38.6%,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33.7%。据了解,今年广西计划投入60亿元,加快广西北部湾港航运建设,续建和新开工港口项目26个。到2012年底,力争广西北部湾港港口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航运港口集疏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泛北区域内物流业发展迅猛
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等新的形势对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北部湾经济区要集中力量,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实现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等八个方面重点突破,推动经济区实现跨越发展,更好地发挥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
构筑大物流才能增强区内的发展活力,航运集装箱业务对于任何一个航运巨头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作大作强集装箱业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确保其控制下的集装箱枢纽港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货源,不断强化枢纽辐射半径与辐射力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加强对东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东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物流链的设计,形成了广西对中国―东盟重要商品集散中心和贸易物流的主要通道,在更大更广的范围确立了广西对东盟的物流地位。贸易的快速增长要求区域间发达的物流做依托。近年来,泛北区域内物流业,尤其是在物流运输方面及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海运物流方面,中国广西、广东、海南,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在加强港口码头建设;公路运输方面,中越间开通了南宁-友谊关-河内、南宁―东兴―芒街―下龙―海防、崇左―友谊关―河内―下龙等4条客货运输物流线路。《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中确定了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交通合作方面的重点领域和综合交通通道框架,将形成“四纵三横”的运输大通道;铁路运输方面,目前有中国的湘桂铁路通过广西凭祥友谊关与越南谅山省同登南连胡志明市的铁路对接,昆河铁路通过云南省的河口市与越南老街市连接海防市的铁路对接;航空运输方面,中国广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在原有直通越南河内市内排国际机场的基础上,陆续开通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至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际机场、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的航班,做到直飞对接。同时,区域内部正在加快航运物流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等方面的建设。
外资航运物流巨头“北部湾斗局”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海口港、广州港、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万邦航运公司、泰国RCL宏海箱运公司、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和新加坡裕廊港等签订了一系列协议,携手打造泛北区域的大物流体系。
北部湾区域港口众多,航线密集,在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时代背景下,在产业链上整合航运、港口、物流各行业的资源,优化操作流程,加快运输速率,形成高效的航运物流网体系,为区域自由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航运服务平台。
外资航运集团的战略目的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意欲借中国——东盟合作加快加深的契机,及早在距离东盟最近的中国海岸线上打下一个航运战略契子;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防城港曾经就与PSA在集装箱业务方面展开合作进行接触,最终未能达成合作意向。不过争取与PSA合作仍然应该是北部湾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成立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西班牙ACS-德佳德斯港口及物流公共事业公司以及Marsk(丹麦)等欧洲大型航运企业打算通过合资合作完善其在中国业务网络的布局,强化其控制下的釜山等枢纽港的喂给能力(受制于原有战略布局,欧洲航运企业集装箱班轮的最终枢纽中转港选择日韩港口); 西班牙ACS-德佳德斯港口及物流公共事业公司以及Marsk(丹麦)等欧洲大型航运企业:防城港已经与西班牙ACS-德佳德斯港口及物流公共事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欧洲航运公司在亚洲布设的集装箱班轮网络都以日韩港口为最终中转枢纽港。
香港招商局集团的战略目的最为明显——与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合资合作甚至实现对集团的控股之后。通过港资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扩大北部湾港口集团辐射腹地、增强辐射力、提升集装箱吞吐能力的同时,优先确保其作为香港支线港的地位。在香港本港集装箱航运受深圳、高雄、甚至新加坡、上海屡屡威胁的态势下,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集装箱货源,维持香港集装箱港枢纽地位的基础上谋求发展。香港招商局集团:在合资合作的中近期,香港招商集团握有对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将拓展三大港口的辐射腹地,强化辐射能力,形成箱量的增长甚至是倍涨。并且在当前态势下,以香港作为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并不会引起明显增高的物流、通关费用。但从长远的发展态势看,作为枢纽港的香港由于环比深圳等竞争对手中转箱量的下降,由于人力成本高启的劣势,最终将影响三大港口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和记黄埔集团考虑的出发点则更多的是在国内集装箱港口网络合理布局的需要。由于和黄目前持有上海港阳山集装箱港的股份、持有深圳港盐田等集装箱港的股份、持有香港蔡涌集装箱码头股份。甚至,和黄与北部湾三大港口的竞争对手湛江已经开始合作。因此,和黄入主北部湾更多的是考虑国内集装箱网络布局以及平衡旗下各个集装箱港发展的需要。和记黄埔集团:从现在的态势看,虽然和黄与竞争对手湛江在集装箱业务上有合作。但整合后的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若能与和黄合资合作,达成战略联盟,则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态势仍将为最佳。在合作的初期,和黄利用集团横跨深圳、香港两个集装箱枢纽港的优势,合理调配三大港口的进出口集装箱中转港;中期,当深圳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确立后,则主打三大港口为深圳港的支线港;远期,三大港口的部分集装箱货源可以考虑以内支线形式喂给上海阳山国际集装箱枢纽。通过近、中、远期合作的方案组合,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和黄的合作取得最大效益。
外资航运物流巨头应如何取胜北部湾?
一是外资航运物流巨头充分发挥泛北部湾区域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航运物流业的发展步伐。外资航运物流巨头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泛北部湾港口间的合作,实现互动发展,尤其要密切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港口、码头建设、集装箱联运、国际中转、运输航线、物流配送、油轮客运等方面的合作。
二是外资航运物流巨头应以信息化为驱动,实现航运港口与航运物流平台的互动。外资航运物流巨头加紧航运物流平台的建设,对航运物流功能进行优势整合并适当延伸,通过内部航运整合、外部合作,使航运物流平台日益合理、完善、庞大,使得区域内航运物流逐步完善。
三是外资航运物流巨头应大力引进和培养航运物流专业人才,强化外资航运物流区域内航运物流的智力支撑。现代航运物流的信息化、集约化、综合化,对航运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内物流人才紧缺的状况,外资航运物流巨头在构建大物流物流体系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物流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北部湾作为虽偏居我国海岸线南隅,但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随着西部大开发后西南云、贵、川等省建设的加快,随着泛珠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提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战略眼光的中外航运巨头都应当关注这部分重要的海岸线。航运是物流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是物流企业主要的增长点及利润源泉。于是,高货值、附加值高、物流贸易产业链长的航运日益成为各大中外航运巨头追逐的重点目标。
作者:王凌峰 来源:国研网2010年10月27日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