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及《国企》
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于2010年10月23日
—24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图为吉林大学中
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主题演讲。
徐传谌: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中国的经济
和我们的共和国一样,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在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各
种各样的批评和非议,我们用60多年来的统计数据考察国有经济的发展,
看看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它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对于我
们正确的认识国有经济、正确的认识国有企业,及其它在中国的经济发
展当中的作用和今后如何发展国有经济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今天就这
个会议向大家做个国有经济的发展报告。
我这个报告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949年以来中国国有经
济发展总量的发展;第二部分是1949年以来中国国有经济产业结构的历史
演变;第三部分谈一点我对国有经济的几点总结和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1949年以来中国国有经济总量的发展
我们用了9个指标进行了考察根据60年来的数据:第一国有资产总量
;第二是国有经济固定投资水平;第三是国有工业产出水平;第四是国有企业
上交税金;第五是国有工业企业利润;第六是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第企七
是国有研究和开发的投资水平;第八是国有经济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
比例;第九是国有企业单位数占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例。
第一,国有资产总量。从1952年到2008年国有资产总量的增长,
1952年的269.4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131828.7亿元,年增长率超过9%,
而且增长呈加速趋势。从曲线来看,1995年以后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而
且增长趋势还有加快的态势。
第二,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1953年到2008年,国有经济固
定资产投资额由91.59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48704.9亿元。增长速度是
比较快的,但是这个增长从这个表也可以看到,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前,
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1985年以后,特别是1990
年之后,这个增长速度在加快;到1998年之后,特别是2003、2002年以后
的这几年,增长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从这个曲线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发
展国有经济方面的投资态度或者是一个立场。
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我们查的数据
是1980年之前没有,从1980年到2008年,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从81.88%变为28.18%,比例是一个下降的趋势。这
说明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中,在以增量调整为前提下,非国有经济所
增的投资在逐渐增加,而国有经济的规模在相对缩小,但它的绝对规模刚
才讲了,是增加的,但是增长速度不快,由于我们国家其他经济发展增速
非常快,所以相对份额在不断的下降,相对比例在不断的下降。
第三,国有工业产出水平。从1952年到2008年国有工业总产值的实际
值物价上涨指数抛出掉,以1952年国有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从1952年到
2008年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是8.3倍。1949年到2008年中国国有工业
总产值的实际值呈现出一个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
国有工业产出水平占工业总产出的比例。1949年到2008年,国有工业
产出水平占工业总产出比例从26.25%变为28.36%,好象从终点又回到的时
点。但从这个图可以看到,形成一个倒“U”形,从50年代初到60年,有
一个急剧增长的曲线。60年代之后,总产出水平占到90%以上,从那时候
在高位维持了好多年,到1985年之前,之后又出现了下降,1990年代中
期有一个急剧下降,1996年之后又一个上升,2000年又出现一个下降。
这个下降说明什么呢?我们国家在建国初期以发展国有经济为主,所以它
的比例才迅速上升。到了9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的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规模缩小,所以比例也相对的下降。
第四,国有企业上交税金。从1953年到2008年,上交税金总额由53.4
亿元到2008年的20927.5亿元,这个增长幅度是非常大的。从这个曲线来看,
在1994年之前,是一个平稳增长的曲线;到1995年,也就是1994年之后,出
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在1994年之前,其中有两年还是负数,就是
1988年和1989年这两年,国有企业上交税金呈现负数。这个期间,是我们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当中最困难的时期,但是经过了镇痛,可以看出,从90
年代1995年之后,国有企业又恢复了生机,利税增长曲线加速。
国有企业上缴税最金总额占全国税收总额比例,1952年到2008年国有
企业上缴税金总额比例从1952年的44.66%变为2008年的38.59%。从50年
代初开始上升,一直到80年左右,国有企业上缴的税金都是在80%以上。
那时候可以说国有企业是国家上缴税金的主体。到80年代末下降的最厉害
,这个时代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遇到困难的年代。到90年代以后,
1990年之后,国有企业上缴的税金又开始上升,又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这个比例在目前到2008年以后,都在38%以上,国有企业上缴税金从接近
90%到38%。这是60年代的发展过程,其中也经历了反复。
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的税赋负担比重。我想起了几个比较典型的
年代,1995年之前和1995年之后。1979年,国有企业税赋是34%点多,集
体企业是10%,个体经济是40%多,其他经济成分是11%点多。
到了1995年,国有企业的税赋是14%;集体企业下降的速度比较快,
3%;个体经济从40%下降到3%,其他经济成分下降到2%点多。
1995年之后,增加了外商投资股份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就没有统
计了。国有企业的负担到2008年是10%点几,集体企业是1%点几,股份制
企业4.1%,外商投资企业3.1%,港澳台投资企业2.6%。
从这个数据来看,各类企业上缴财政的税收总额与该类型的年生产总
值之比。使用这一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水服情况。从表中可以
看出,各种类型企业的税负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就是说
企业税负在逐渐的减轻。但是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税负却存在着巨大的差
别,国有企业的税负在1986年以后,一直处于高于其他所有经济成分,自
1990年以来,国有企业的税负维持在非国有经济的2-5倍。
这样的差距,对促进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国有企业
承担起了向国家提供财政收入的主要责任,保证了国家宏观经济的正常运
行,在经济转型时期,使得国家可以实施对非国有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而不必由于担心财政赤字的压力而不得不加重那些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负
担。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时候更是如此。在
中国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起点较地、资本积累不足的经济发展基础上,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所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的不足,国家的优惠政策无
疑为他们迅速积累资本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使得他们可以把经济
的剩余大部分都留存下来作为追加资本的投入生产,扩大经济规模。
从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非国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看出,国
家对他们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这种
效果如果没有国有企业对国家财政的巨大补贴,则是很难取得的。国有经
济对国家经济的巨大贡献创造了巨大的外部性,这也是对经济转型成本的
一种承担方式,也是国有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的体现。
第五,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1952年到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
额由49.7亿元增长到13303.4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这里面从曲
线也可以看出,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的发展也分为两个阶段,从建国之后
到1998年的增长是平缓的,在两个年份还出现负数;到1998年之后,国有企
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呈现了加速的态势,这也体现了我们经过了1978年以后,
国有企业改革、国家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恢复了生机个活力,
重新对国家在创造利润上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国有企业今年每月的利
润都超千亿。
第六,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953年到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主
营业务收入由391.1亿元到2008年的223652.2亿元,55年其中增长57倍多,
一年增长1倍多。从增长曲线来看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89年之前增长
速度是比较缓的,1990年之后增长在加速,到了2002年又出现了一个加速
的趋势。
第七,国有R&D投资水平,这反映了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对科技的投
入。这个数据在1990年之前没有收集到。1990年到2008年,全国国有研发
投资,由113.3亿元增长为2044.6亿元,平均增长率是17.5%。这个增长也
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之前是比较平缓的,1998年之后到2006年速
度在不断的增加,2006年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增长速度呈现加速的态势。
国有研发的增长曲线来看,体现了我们国家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对于研发
投资的投入水平。
从国有研发投资占全国国有研发投资比例的变化来看,从最高1990年
的37.6%变为2008年的23.46%,全国研发投资比例是下降的。发展也出现
两个“U”形,1998年之前下降,2006、2007年之后开始上升。一方面社
会其他经济成分研发投资比例增长比较快,国有经济在这个比例当中虽然
总量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是相对比例规模占国民经济当中的研发投资
比例还是下降的趋势。
下面,把中国的研发投资和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投资水
平作一下比较。选取了2004、2005、2006、2007、2008年的数据,其他
主要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
欧盟。从这个数据上来看,我们国家2008年的研发投资总额是237.61亿美
元,投资强度是1.23,美国是2.59,日本是3.17,德国是2.49,英国1.71,
法国2.15,加拿大2.05,俄罗斯1.15,韩国2.85,欧盟是1.85,到2008年变
化不大,总量在变化,但是比例上变化不大,中国从1.23到2008年是1.47。
从这个比较当中可以看到,虽然中国每年的研发投资水平增速从2004
年到2008年是排在世界第一位的,但是和其他国家横向相比还是比较地的,
唯一超过的国家俄罗斯,所以科技收入水平还是比较地的,中国的创新和给
予支持的力度还有待提高。
第八,国有经济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1952年2008年中国国
有经济年末从业人数由1580万人到208年的6447万人,比例是从72.74变
55.98。72.74变55.98感觉上偏高了一点,我们就业是非常难统计的,但无
论如何,国有经济吸纳的就业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仍然还是非常重大的。
第九,国有企业单位数占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例。通过曲线可以看到,
这个比例总体是下降趋势,特别是在90年代末期之后,现在维持在20%的
水平左右。
第二、1949年以来中国国有经济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
从三次产业划分的国有资产总量以及三次产业划分的国有资产在其他
产业当中的集中度来看,国有经济近60年来的发展在第一产业发展增长速
度比例的变化是比较平稳的;在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无论是增长
总量还是相对比例;第三产业前一段增长比较缓慢,后来的增长也比较快,
从2001年之后,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来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交替上升。从三次划分的国有资产结构来看,基本上符合我们国家工业化
进程当中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要求,也可以看出国有经济在推动我国产业
结构演变、升级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下面有一个重要的指标,考察国有资产产业结构的时候,我们很难收
集数据,国有经济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当中,占据支配地位。我们选
取了几个有统计数据的行业,就像煤炭、石油、冶金、电力、电子、交通
运输,国有资产在这个行业当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和对整个经济命脉的掌握上,从煤炭行业看,从1996年到2008年,石油一
直在96%以上,也是占绝对垄断地位;冶金发展到目前有一个下降的趋势,
2008年是37.58%,但仍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电力,国有经济一直处于绝对
垄断地位,最高年份达到90.48%,最低是75%,从总趋势来看,还有一
个上升的趋势。电子行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最高年份是50.97%,到2008
年是17.40%;交通运输行业比较平稳,最高年份94%,2008年是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