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两个最大的敌人:
一是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一是时常会有的打击和不顺。
一. 跟《金刚经》学心态
《金刚经》一开始
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
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
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
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
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
《金刚经》中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
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
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之所以有欲望
是为了膨胀自我
是认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却是: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
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
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看淡
对遭遇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执着。
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从自己的欲求出发
想得到文凭、学历
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
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
想得到名誉、地位
想得到家庭、事业
想得到健康、长寿......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
《金刚经》中说:
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就是奉献。
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我自己都一无所有
没有什么好奉献的
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
一片诚挚的爱心
一个美丽的微笑
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奉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
当奉献成为习惯
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的
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
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
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
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一句善意的劝告
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
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奉献贵在真心和无私
而不是为了沽名吊誉,或谋取钱财
正如《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说: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