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站务与外事
2010-11-1 04:24:19
有争论才算论坛,附和马屁太多就成了”捧坛“。所以不宜提倡”和为贵“,而是多鼓励拍砖手。可以考虑评选每周”拍砖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4:25:46
aimarsk 发表于 2010-11-1 00:09
可以谈谈对国内经济学家的看法,票选出选出“十大经济学家”之类的,将来发展成一个有影响力的评选活动
我倒觉得不如选”十大伪经济学家“的影响力更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4:27:21
zhangchx 发表于 2010-11-1 00:23
最重要的是搞对激励,对于有学术见解的帖子(包括回帖)及时进行奖励是最直接有效的。
其次是多宣传比较牛的青年经济学者,有助于形成一种示范效应。
我觉得逮些比较牛的经济学家供大家拍砖,一定能够吸引很多牛人围观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4:28:36
xiaolingzi 发表于 2010-11-1 00:54
我的建议是每个月选出在一类杂志上发表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同意,可以在讨论后面加上批判二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4:31:19
要把论坛作精,必须要有一些吸引行业专业人士的活动。比如说 1:定期安排一些中国行业内最有威望的教授,学者,专业人士主持在线答疑。2:定期进行一些针对国内国际焦点的专家,学者的专访,然后整理出来置顶。3:论坛外还可以组织一些研讨会,聚会和Workshop,并且只能邀请专业人士参加,可以扩展大家的人脉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5:09:27
我建议了学术方面外,也应该注意求职的需要。 对招聘,面试,简历等 上多投放一些资源,要是可以有一个专门放 市场上招聘广告 的版面会比较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5:35:27
呵呵,本来从来不泡论坛的,最近总来人大经济学论坛。我想原因主要是自己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人大经济论坛作为国内目前最好的论坛在这方面特别有潜力,所以我从心底总希望论坛能越来越好。

本周的主题针对学术。我看到这个讨论帖后,真心觉得论坛的管理者很有眼光,论坛向高学术水平的方向发展是论坛走向成熟的一个表现。我想先列举一下在学术方面论坛当前的状况,然后在举例说明国外优秀大学学术交流的手段和效果。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些建议。由于我的能力有限,水平也不是很高。认识上难免会出现偏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就我个人一段时间的观察,论坛目前的9个板块,除了八、九两个区外,基本都是围绕着学术的不同方面来进行的。应该说,在架构上,论坛已经相对比较完整了。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每天各版发文数的情况,不难发现,那些资料共享较大的板块发帖量较多,而那些旨在发原创帖交流的板块,发帖量较小,相对比较冷清。例如打开计量统计版,基本上都是共享各种的资料。应该说,在资料库的完整性方面,人大经济论坛应该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我第一次来这个论坛就是应该在网上找电子书,找了半天发现只有这里有,才与论坛结缘的。目前来说,有关经济金融的重要资料在论坛里都能找到。针对这个方面,下一步应该做好资料的整理归类工作。目前资料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目录,而且重复资源比较多。某些经典书籍和教材,论坛上往往能找到好多个不同的版本。一方面应该发动鼓励网友帮助整理,另一个方面版主可能也需要辛苦一些,是否能逐步作出一个有组织的资源结构目录来。我记得原来有个论坛的各类资源都有一个目录,寻找资料是一目了然。这个工程比较浩大,但我相信一旦能够完成将会对论坛这个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资料的共享和下载只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步。目前论坛上的学术讨论气氛还不是很强。根据我的观察,目前能涉及到学术讨论的帖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问题帖,网友根据自己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帖求助。我也看过一些这类贴的回答,我的感觉是回答者不太容易抓住求助者的主题,对求助者的帮助也不太容易非常有效。而且这一类帖子比较零散,很难形成有一定规模和深度的学术讨论。第二类就是各种讨论帖,这类帖子往往由版主或者资深站友发出,征集各种好的讨论和意见。这类帖子已经开始注意引导学术讨论了,但题目往往过于宽泛,而参与讨论回答中的泛泛而谈较多,也比较难深入下去。但这类帖子的一个出发点是鼓励网友参与讨论,这一点还是很成功的。毕竟大家都能参与进来,才能集思广益。

我有幸在国外两所比较好的大学学习过,在下面我称为A校和B校。对那里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有一定的了解。我想他们的经验和方法还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的。在我接触过的这两所学校里,学术交流和讨论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 学习交流讨论
2. 文献阅读交流
3. 研究问题讨论
4. 前沿领域探讨
第一个层次主要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从而形成各种学习小组来促进学习。A校电子系的Qualify在全美是出了名的恐怖,通过率一般只有30%左右,在这种压力下,根据qualify组成学习小组的情况十分普遍。而反复讨论对于深入理解知识是很有好处的。我在A校有一个好朋友,该牛人水平极高,我平时有很多不懂的问题经常向他请教,他总是能深入本质的透彻分析,令我受益良多。相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也会经常就各个搞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大有好处。

第二个层次是文献阅读交流。这个主要就是相关领域的人就个人最近阅读各种文献做交流,互相汲取经验和有用的东西。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这是一个能快速让自己对与某些精华成果有所了解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在MIT那篇著名的How to do research里有详细的论述。(顺便插一句,强烈推荐有兴趣科研的朋友详细读一读这篇文章,虽然这篇文章讲的科研问题是关于计算机,但对于大部分的研究领域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看过好几遍,每看一遍都能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都会有一些新的体会。到今天我还是没隔一段时间看一遍,寻找差距和不足,呵呵)

第三个层次是研究问题讨论。这个层次更高一些,主要就是当前自己科研的问题的交流和探讨。这样的讨论一般都是以私人或者seminar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形式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对于阐述学术观点的人,可以宣传自己的学术观点,对于接收的人,可以汲取有用的ideas 和 techniques.

第四个层次就是前沿领域交流探讨。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高的层次了。一般都是由本领域内的顶尖研究者对与当前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做一阐述。对学科的前沿发展作出前瞻性的总结和展望。

作为一个学生,或者已经具有一定经验的研究者,如何在这四个层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我自己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方法,技巧。好的方法和技巧能事半功倍。这不是这个帖子的主题,我在这里就不多论述了。呵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交流。

下面我就本论坛的情况谈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第三和第四层次的确需要一些具有一定水平和经验的人参与才能讨论起来。发展这个方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点我在后面还会说到。在我看来,本论坛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还有许多的地方可以提高。对于第一个层次,是大部分研究生都要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呢?纵观现在目前网上比较流行的一些经验贴,基本上都是用各种不同的书籍罗列组织起来的一些框架。比如我看过好几个帖子,讲如何学数学的,基本上就是把一些书组织起来。比如学统计,很多文章里就会说“搞理论的把Jun shao 的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看了就应该没有问题了”等等。具体探讨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学习提高的文章则不太多。例如,许多人都知道把"rudin 的数学分析原理"学好有用。但rudin的书好在那里,根据个人的情况如何学习,学习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体会作者的哪种种数学思想,如何他学到的东西和其它的知识联系起来,如何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应用。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应该更有意义一些。在这些问题上有所认识,或许才能说真正学到了东西。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相信大家能明白我举这个例子的用意。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想在论坛开展学习讨论的时候就应该针对性更强一些。每一个板块最好能有一个或者几个在这方面知识掌握扎实的人开贴引导,每一次的讨论范围更具体,要求更明确,能让讨论的人都逐步体会到学习除了知识本身的掌握以外,最重要的目的是掌握隐藏在知识背后的那些闪光的思想和方法,这些东西在后面的研究工作中是十分有用的。我记得我学微观一的时候,期中考试有一道题,要分析一个nonocnvex utility function,反复分析后,我发现nonconvex会导致在分析时出现间断点,从而导致后面分析一直要考虑这一情况。这就很启发我,因为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让我对于convexity utility function这一假设又深入地理解了一些。我想对这样具体又能有些深度问题的讨论应该会让那些真正有兴趣有志向提高自己的朋友学到东西。(呵呵,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朋友看上去比较肤浅,但我还是觉得挺难的:))
具体的可能措施归纳如下:
1. 开设具体并具有一定深度的主题贴,鼓励大家讨论
2. 每一段时间对于好的问题讨论总结,最好能有一个简单的电子刊物
3. 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鼓励大家组织线下讨论,毕竟面对面的纸币交流更加有效
4. 对于讨论的帖子和资料共享推荐的帖子分开,要不然很容易把讨论的帖子冲掉
5. 讨论帖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这样时间长了也就能形成一个体系了。
我看楼上的网友还有很多精彩的建议,好的都可以积极采纳。

第二个方面就是文献阅读交流。文献的阅读主要是汲取前人研究的精华,在此基础之上build 自己的 research. 其实在查找文献的时候,关键就是要找到好 paper, 这也是在how to do research里强调的一点。别人把好的paper推荐给我,本身让我省去了搜索这一过程直接提高。因此在论坛上可以开展类似与经典文献推荐的活动,对于好的推荐可以给予奖励。推荐人应该真正理解了这些paper,在推荐的同时应给出自己的精彩点评,这样的材料日积月累下来就会形成宝贵的财富。另外对于某些大家都感兴趣的重要文献,可以开展阅读讨论,针对性强的讨论对于真正吃透文献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根据各人的专业和兴趣逐步形成学术团体,这就会为下一步更深入的学术讨论提供坚实的基础。
具体措施可以归纳为
1. 开展文献推荐活动,推荐文献的人应该认真读过,并且有精彩点评,每个一段时间由版主汇总,形成文献精华库
2. 开展文献阅读讨论,最后由发起者总结简要讨论结果以及难点重点。相信对于参与的人都会有很大益处。


对于第三和第四个方面,我想目前论坛想有效地开展还有一定的困难,毕竟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搞的扎实了才能为下面两个层次打好基础。不过还是应该有些事情可以做的。就我观察,其实论坛上还是有一些一直潜水的牛人,如果版主和论坛管理员能发现这些人,并主动接触联系,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会愿意为论坛出一些力的。在每一个方向如果能发现一些这样的人,那么目前就可以以他们为主导,简要介绍一些当前比较流行的前沿学术研究,这对于丰富论坛上大部分网友的知识结构是很有好处的。如果第一、第二个层次能发展起来,第三和第四层次能达到有若干骨干稍加引导的程度,相信再往更高的水平发展就很有希望了。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而且我只是在宏观上提了些建议。具体的措施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而且我相信还有很多地方是我没有考虑到的。而且一些措施在实际操作起来也会有很多困难。希望论坛的学术水平能不断提高,祝论坛越办越好。最后我在附件里上传了那篇 How to do research 相信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能从里面学到不少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6:53:29
最主要求现在大家都没时间,都创收去了,所要要提升学术或什么?没人有大量时间泡在论坛上。有的只是找资料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6:55:11
建议将每日红包该为报道帖,互动性很明显,有凝聚人气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7:29:50
对于上传的资料,尤其是收费的资料,应该有更多的简介,避免购买之后觉得不合算的情况。也可以建立退货机制或者信誉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7:40:09
最好是像游戏里一样,可以打装备卖钱...还可以群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7:45:33
论坛可以增加一个项目,类似于腾讯“今日话题”那种,对于当前最热的经济问题,设一个主题贴,收集精彩回复,做成一个专题页面,每周两到三期。 对于精彩回复给予论坛币奖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很多网友都是通过搜索引擎找对于某个事件的分析报道的,所以如果专题页面能够被搜索引擎以高排名收录,那么无疑会增加论坛的流量和规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7:47:46
建议  论坛 任务改成 每天任何时候 都可以,而不是 必须 24小时候   那样 老是 惦记 自己的 时间 ,太不好了   建议 给予  技术上的 变动 (一坛友 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7:54:13
有些有价值的原创帖下沉很快,发贴者会受到打击。应该增加对这类帖子的奖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7:56:57
是不是可以考虑每个小版块都建立几个qq群啊,这样的话大家交谈就方便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13:58
可以在论坛上设立各个学校的分站,这样使来到论坛的人更有归属感,方便组织一些校际之间的竞赛活动等等,增加大家的参与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16:30
很好很强大,我也觉得,定期请一位学术界的权威为我们论坛做一次书面采访或者讲课,可以吸引更加多的人,把我们论坛建设的更加强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31:26
在学术讨论时,是否能按观点分为正反方或几派来辩论,真理越辩越明!
而目前基本上是鸟枪法,自个说自个的,辩论形式也利于整理出一套“理论”,至少各方肯定会有自己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35:35
1、论坛的动态性更新不强,更新慢的话就难吸引人常来;
2、内容分类要更详细一些,人气旺的版块应在主页上体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40:48
我觉得要给帮助别人的人多点奖励,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我有几次提问了问题都没人回答,其实咱们论坛上有很多高手,但是因为没有积极性,所以大家对回答问题感觉不太积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41:13
我觉得可以通过联系相关专家作阵,组织专题讨论,大家都可以自由参与,可以发言,也可以旁听。但这需要论坛付出更多心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41:34
论坛里面的资源还可以更丰富点 多增加一些相关的经济学视频方面的内容 而且感觉里面的不少资料都有点杂乱 同样的资料可以放在不同的板块 分类不够细 提高来会员的时间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49:20
我最初知道这个论坛,就是因为找资料,所以建议论坛下载资料的时候最好可以不要收流量费,有时候发帖者都免费了,还得交流量费,对于刚进论坛的新手来说,常常会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我认为这是吸引人以及留住人的一个小小的应注意的方面。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8:50:31
我觉得论坛的职能定位很重要,那些老版主的建议很中肯,如要做精,感觉现在部分版块就是发资源,搞得像下载站一下,作为一个人气比较旺的学术论坛,我觉得每个学科版块应该有个专门的讨论区(或子版块),这样不至于让真正想讨论学术问题的帖子沉陷于海量的资源帖。就我个人而言,我来这个论坛大部分时间还是为了能讨论一些问题,看看别人的观点,所以希望这方面能有所改进。

还有一个就是下载资源的定价问题,如果能有个比较标准的定价标准,我想就能避免很多乱开价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9:03:13
我觉得应该加强互动机制,在论坛中对很多问题不能深入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9:05:31
1# arthistory4
论坛有精华区吗?如果没的话可以考虑办一个,收集那些比较经典的帖子,并且分类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9:07:56
楼上说的非常好,应该有一个保护期,保护期过后可以免费下载,如果说对所有会员都下载,感觉不太公平,很多人下了资料就撤了,再不来了,对于免费的权限加以限制。但是这种限制不能过于苛刻,通过适当的努力都可以达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9:11:45
我当初知道人大经济论坛是通过朋友介绍的,如果单靠朋友介绍和不经意的碰到,这样的访问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建议人大经济论坛与人人网、腾讯网合作,打造中国第一经济论坛品牌,让更多人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9:13:18
建议:
1、与腾讯QQ合作,将人大论坛中的个人主页与腾讯微博或腾讯个人空间整合,扩大论坛的影响力。
2、论坛的资料重复、混乱,如果能建议一个分类目录,出售附件时以“分类+标题+来源+日期”等类似的形式严格发帖,那么检索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也容易查询重复帖。
3、帖子可以自行设定有效期。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灌水帖,可以强制设定固定的有效期,例如1年有效期,在1年之后删除,为论坛减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09:24:37
作为老坛友了,看到论坛一天天长大,很高兴,也受益良多。
现在论坛知名度越来越高,说国内经济专业论坛老大一点不为过,看百度搜索就知道了。
走过了品牌塑造阶段,现在重点是品牌维护、提升。个人认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
一是出特色。与其他论坛相比,四区、六区、九区等都是本坛有优势的,应该继续扩大。
二是出精品。可以争取国外知名、国内一流(必须是一流!)的经济学家开博,或类似有效合作。至少每月吧,应该请一位作下网友交流。
三是出品质。主要是板块层次。一些冷门的板块(如每周新帖不足多少),建议合并得了。有利于更好的集聚注意力,资源整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