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9862 23
2010-10-31
近来读高盛的发展历史,根据他们的历史和作者的举证,高盛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制造者,是金融危机的最大胜利者。
索罗斯是世界人民的吸血鬼,他们现在联合起来又准备霍霍磨刀向中国了。
而摩根等金融集团是他们的帮凶。
美联储是他们的政治工具和玩偶。
证据有以下,请读并一起论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31 22:09:18
(1)
余丰慧:一定要警惕索罗斯们的伎俩
2010-10-26 11:35 中国网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导读]美国玩弄的那一套,索罗斯们的伎俩,往往使得别国包括中国在内很容易相信和上当。在世界经济金融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阶段,我们一定要警惕索罗斯们,一定要按照中国国情和自身利益而行事。

觊觎中国的国际大型对冲基金们,正在史无前例地将触角伸向香港。其中最为瞩目的,当数与香港颇有渊源的金融大鳄索罗斯。索罗斯香港办公室正在紧锣密鼓装修,市场热传下月即将开幕。据市场分析,索罗斯此次带来的资金约为80亿-90亿美元,占其基金规模的三分之一。(10月23日 《经济观察报》)

索罗斯此时携巨款进入香港,颇为让人寻味。其投资目标是市场追寻和猜测的重点。索罗斯应会把握当前资金泛滥和不断升值的人民币机会豪赌人民币升值。有可能是通过从大型咨询机构取得的QFII名额进入A股市场,实现资产价格狂涨和豪赌人民币升值双赢利。此外,善于期货操作的索罗斯基金亦会从事固定收益产品的交易。香港专业人士也有这样的分析和共识。

最令笔者关注的是,索罗斯在人民币升值上的态度。这种态度与现在携巨资驻香港豪赌人民币升值一对比,令人惊愕。

索罗斯是要求、竭力建议人民币升值的坚定鼓吹者和支持者。笔者总结其有三步曲:去年底今年初索罗斯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多次建议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理由两个:一是防止热钱进入,二是将通胀转嫁出去。其实这都是伪问题。人民币升值多少算是到位,对于欲壑难填的美国来说“得寸进尺”是其一贯把戏。这不但不能阻止热钱而且可能造成更多热钱进入。转嫁通胀更是无稽之谈。从2005年中国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经升值25%左右,而中国内地通胀率依然节节攀升,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趋势明显。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中国国内通胀问题。

接着就是今年八九月份,索罗斯竭力建议美国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强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作为在世界金融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建议的份量可想而知。

再接着,10月8日,索罗斯在接受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视频专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压低人民币汇率,可能导致其它国家不得不采取资本管制。他认为人民币每年升值10%对中国而言是可以忍受的。

索罗斯对人民币升值上的一系列话语、观点貌似都是站在中国、美国甚至世界经济角度讲的,都是为其经济走好而说的。特别是善良的中国人以及中国这样那样的专家们都对索罗斯的话语奉为箴言。然而,索罗斯携90亿美元进驻香港,豪赌人民币升值,彻底暴露了其一系列言语、观点的真实目的,彻底戳穿了其狼子野心,彻底露出了其狰狞面目。原来,其不遗余力地呼吁人民币升值完全是为了其私利,为了其旗下量子资金追逐更大利润的目的。

细细分析回顾,有许多疑点让我们联想。就在索罗斯今年二月份公开抛出人民币加速升值转嫁通胀观点时,暗地里却派员抵港开始了香港办公室的实地考察。这并非简单地巧合。是否存在一边呼吁人民币升值,一边排兵布阵为豪赌人民币升值做准备?呼吁、强迫、要挟人民币升值是否是在为豪赌人民币升值造舆论、打掩护、铺路子呢?笔者认为不可排除。因为量子基金的本性就是豪赌汇率,从汇率上赚取差价的。

索罗斯又给中国上了“一课”。美国利用其世界强势地位,表面上打着为世界经济着想,为世界各国好的幌子,为本国利益大肆牟利。一场金融危机将美国的本来目标暴露无遗。这就说明其要挟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完全是为了美国本国利益,所谓的世界经济再平衡论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和幌子而已。同时,美国的金融大鳄们诸如索罗斯之类,明着、公开是站在公正立场、站在为世界金融好、为所涉及国家好的立场,其背后隐藏着为自己赚取暴利的根本目的。

可惜的是,美国玩弄的那一套,索罗斯们的伎俩,往往使得别国包括中国在内很容易相信和上当。在世界经济金融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阶段,我们不能被任何外界的东西所迷惑,一定要擦亮眼睛,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其真实目的,一定要警惕索罗斯们,一定要按照中国国情和中国自身利益而行事。在当前的货币战争、贸易大战、汇率大战中决不能退让和服软,一定要先发制人、争取主动,打赢这场经济战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1 22:10:35
(2)
评论:如何避免货币战争
2010-10-21 09:21 第一财经日报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金融危机爆发已逾三年,人们可能认为类似大萧条的后果已被排除。但现在它们又回来了,而且来势比以前更凶猛。这次的担忧是货币战争——可能导致关税壁垒及相应的报复措施,从而重蹈上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体系破裂的覆辙。

担忧不无道理。上世纪30年代的经验表明,汇率摩擦甚至要比大衰退更能造成保护主义压力。

事实上,在上世纪30年代,提高关税、收紧贸易限额最起劲的并非那些衰退最严重、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从国家间的对比可以看出,产出萎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保护主义严重程度并没有什么关系,失业率的高低和趋势亦然。

为什么在上世纪30年代遭受重创的国家没有采取保护国内工业免受外国竞争的措施?答案很简单。大萧条的到来伴随着需求极度萎缩,导致进口量急剧下降。因此,进口商品对经济的渗透力实际上是下降的,而且速度惊人,每个国家的情况都是如此。生产者当然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但来自进口商品的竞争也许是当中最微不足道的。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随着危机在2008~2009年蔓延到全世界,进口量的下降要快于产出。贸易萎缩使进口密集型部门的外来竞争趋弱,因此贸易保护其实起不了什么作用。据世界银行估计,在此次危机中,只有2%的贸易量下降跟保护主义抬头有关。而上世纪30年代,这一比例大约在50%。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

答案就在货币摩擦上。上世纪30年代,提高关税、收紧贸易限额最起劲的恰恰是汇率管理能力最弱的国家——即仍采取金本位的国家。1931年,英国和其他24国停止黄金汇兑,允许货币贬值,这使得仍采取金本位的国家陷入了通缩陷阱。为了保卫本国经济,这些国家只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征收“汇率倾销”关税、推行进口限额,以此来减轻本币日益高估所造成的竞争力下降带来的不良影响。

但贸易限制无法替代国内通胀措施,因为贸易限制既无法扭转产出和价格的下跌趋势,也不能提振银行体系。相反,放松银根、采取通胀措施的国家不仅稳住了金融体系、更早地实现了复苏,而且避免了流弊深重的保护主义。

今天,美国就相当于上世纪30年代坚持金本位的国家。它无法单方面改变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就业改善情况一直令人失望,通缩危险始终没有摆脱。由于缺乏其他解决问题的工具,贸易保护压力正变得日渐强大。

那么,如今应该怎样做才能应付自如又不至于陷入以邻为壑、竞相贬值的怪圈?在上世纪30年代的通缩潮中,减轻保护主义压力最有力的方法是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推高物价、刺激经济复苏。这一招在今天依然有效。只要通缩恐慌平息、产出与就业开始强力改善,保护主义压力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因此,罪魁祸首并非中国,而是美联储董事会。美联储一直不肯充分动用手中的工具来克服通缩、刺激就业增长。只要美联储这样做,国会就不必花力气去寻找替罪羊——比如中国——来为美国的低就业复苏开脱了。美联储应该学习日本央行的好榜样。

当然,由于人民币盯住了美元,因此美联储的再通胀政策不但对美国有效,还会影响到中国。但中国有能力处理好这一情形。中国的经济规模只是美国的几分之一,且美联储货币扩张能力也颇为有限。

结果也许对中国不利。中国的通胀率已经超过了合理区间。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早有准备:没错,那就是让人民币升值。

(巴里·艾肯格林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埃尔文是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10:10:52
又见阴谋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1 15:02:58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3 10:44:41
无所谓好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