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之一。这份建议总共有十二部分,一万八千多字,谈了方方面面的事。然而,很少有哪方面的问题,能够像收入分配那样,在一、二、三、八、十等五个部分被多次提及。可见如何增加居民收入、调节分配,将是未来五年大家都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对于老百姓来说,能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自然是一件好事,一个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甜蜜愿景。因为,只有广大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才能增加居民消费、增加民间投资,才能让更多的人活得更有尊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然而,要实现这个愿景,谈何容易。
首先,为什么要普遍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甜蜜的愿景?这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看。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也就是从国家发展层面看,之所以要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是因为它关系到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方向、思路和发展要求,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
因为,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而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仍要靠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注重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在这份建议中,特别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的五项要求。其中第三条强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建议还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其中第三项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表述非常重要,可以看做是中国式收入倍增计划的关键内容。因为,如果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那么未来中国GDP年增长率如果持续保持在9%左右,也就意味着城乡居民的年收入增长率就要保持这个水平。据此估算,只要用8年时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就要比现在翻一番。这对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个什么概念?
因此,从微观经济层面看,老百姓收入的持续增加,难道不是一个甜蜜愿景吗?尤其对中低收入者来说,如果在社会事业方面能够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那么将会从私人收入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增加,这两个方面同时增加老百姓实际享有的财富,这对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生活品质,无疑有最直接的影响。
而建议在第二、三部分,强调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在第八、十部分,强调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这些安排也将大大拓宽城乡居民的收入渠道,普惠中低收入者。
可以说,这份建议把收入分配改革列为“十二五”期间的五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是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和要害所在。然而,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下,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其一,大部分企业将面临工资持续上涨的挑战。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劳动生产率不能同步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将持续大幅上升;其二,物价将面临持续压力。由于工资普遍持续上涨,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物价压力加大;其三,财政压力将逐年俱增。一方面公共服务的持续增加将导致支出加大,另一方面公务员工资持续上涨,也会对行政开支构成持续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就业的压力、来自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压力,以及来自外部经济、贸易、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这些都将会对普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构成制约。由此观察,未来五年,要增加居民收入,既是一个甜蜜的愿景,更是一个复杂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更多努力。
作者:亚夫 来源:《上海证券报》2010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