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目录
目录
感谢词,v
前言费尔南多·戴兹,vii
序言,xi
简介,1
第一章牛与熊岁岁相争福与祸朝夕相依
1985年贝尔斯登决定上市。首次公开募股之后,一个新部门——初级抵押债券部成立了。这个小小的部门主要为精明的投资人提供抵押债券的认购和销售,当时没有人想到,这为21世纪巨大的金融灾难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对冲者双面下注赔亦赚自取甘苦
1949年弗莱德“发明”了对冲的方法来规避主要投资市场的潜在可能损失。和保守的其他经理人相比,对冲基金经理人的生活就是风险——寻找风险,享受风险,风险就是生活,风险就是家常便饭。风险推动着这些人前进……
第三章谣言起一剑封喉败局定危在旦夕
在华尔街,谋杀已被升华到了艺术的高度。贝尔斯登的两只对冲基金垮掉后的数个月内,公司就像被一根大木棒子从两个不同方向袭击一样,倍受打击。这就好像你正在被疯子谋害,却被告知要你才是疯子,更糟的是,大家认为你是活该的……
第四章假消息扑朔迷离真情形反无人信
谣言四处散布。我接到的询问电话越来越多,这时我才越发意识到谣言是有可能自我实现的。新闻报道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关于谣言的讨论方面,这意味着美国每一台电视机都成为了制造这些谣言的工具……
第五章笑疯癫竟成疯癫辟谣者难逃猜忌
当被要求解释“为何谣言流传如此之快”时,我们的首席财务官似乎半信半疑。倘若仅仅是传闻,我们大可不去理会,可是美国公众在后安然时代的崩盘逻辑是——你承认会有罪;你否认也有罪;你保持沉默同样有罪。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是输家。
第六章风浪平凄凄惨惨厄运来回天无力
投资者对贝尔斯登的看法已被误导,他们对公司的信心荡然无存。一切传闻和讽刺都成了爆炸性新闻。结果是,我们摔得越惨,这一新闻网络就会讨论得越多,而他们讨论得越多,我们也就摔得越惨。一切都因为媒体的实时报道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第七章血流尽资金断绝困兽斗虽败犹荣
我们本可以挽救公司的时间过去了,生命的血液已经耗尽了。如果一家投资银行失去了40%的资本准备金,而且没有办法阻止资金外流,那么它也就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第八章股价跌分秒难熬美联储频出怪招
正如华尔街领军人物一样,克莱默先生并不是唯一支持贝尔斯登股票的人?@赫一时的经济和政治奇才索罗斯也看多贝尔斯登的股票。他的投资决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看似了不起的价值投资策略如何翻了船……
第九章收购者摩根大通准破产两手空空
2008年3月16日星期日晚6点19分,我们与摩根大通的交易正式完成。十年前推动救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老朋友”美联储,在继上周五订了最后期限之后,准备投下另一颗重磅炸弹。他们将贷款300亿美元给摩根大通,以促成该公司对贝尔斯登的收购。
第十章华尔街初临险境牺牲者贝尔斯登
那天快结束的时候,道琼斯实际上已经比开盘时回升了几点。很显然,投资者认为之前对金融之神的“血祭”让神灵很满意。一只“死熊”也许能满足神灵的欲望……
第十一章历风雨八十五载终难免曲终人散
一旦谈判宣布成功,摩根大通的市值就会猛涨150亿美元。150亿美元,正是贝尔斯登的总企业价值。实质上,这是把财富从贝尔斯登的股东手中转移到了摩根大通的股东手中,而这一转移是由联邦政府所促成的。如果我们是摩根大通的员工,我们完全有可能觉得迪蒙与其合伙人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家伙。但是,我们却不是,我们是贝尔斯登的员工……
第十二章小疏忽为难摩根两美元买下巨熊?
贝尔斯登为了救赎整个华尔街而献身了。但是,老牌儿的贝尔斯登毕竟还一息尚存,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在这个问题上,一些法律程序上的混乱,使得整个接管工作异常复杂……
第十三章万余人各奔西东两巨头不欢而聚
“摩根大通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摩根大通)宣布今天完成对贝尔斯登公司的兼并,2008年5月30日东区时间下午11:59生效。”最终,大约14000名贝尔斯登员工中的55%的被辞退。在摩根大通那边,为了给决定吸纳的6300名贝尔斯登员工让出空位,少数摩根大通的员工也将失去工作……
第十四章出昏招埋下隐患苦挣扎不过徒劳
我们从贝尔斯登倒闭看到的是一次恩威并重的惩罚。当政者用所有必要而且合适的安全手段确保惩罚不会导致任何类型的世界性金融灾难。我认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已经宣布现在是投资银行为他们的罪行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第十五章华尔街从此阴霾金融区何去何从
我们只能希望其他投行从贝尔斯登的破产中吸取教训。贝尔斯登破产给人的教训是深刻的,它将伴随着其他投行前行,使世界银行投资业去粗存精,更加完善地生存下去……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