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9915 12
2010-11-02
奖励期间:11.2——11.7
奖励金额:10~200论坛币不等,最佳回复500论坛币。
奖励范围:凡回复言之有物,符合主题,最低10个论坛币。有理有据,内容精彩者,奖励额度更高。(注:本人可能不常在线,奖励可能延后1-2日,但回复时间如在本期内,皆保证落实奖励。)
本期话题收入水平差异为何不服从正态分布?
背景材料

    ……人与人的能力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服从正态分布,即特别聪明和特别愚蠢的人都只占极少数,而且和平均值相比较,智者和愚人是一样多的,换言之,分布是对称的。不但智力差异的分布如此,体力分布的差异也是如此。这有许多研究可以证明。如果人们收入差异完全是能力不同所造成,则收入差异的分布也应该是正态的。但事实上,收入差异远不是对称的,即穷人占了大多数。富人远比穷人为少。收入分布不是两头小中间大,而是一头沉。这证明了收入差异除了能力不同所导致的因素之外,还有别的因素。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造成了收入差异的这种扭曲:第一是限制了个人的自由,使个人发挥能力的机会受阻。譬如限制人们的流动(包括国际间对移民的限制)。第二是各种歧视,对性别、肤色、宗教、政治出身、年龄等的歧视,不给予他们平等参与的机会。第三是少部分有特权的人对市场的干预,他们凭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这三种原因都与政治有关。所以解决贫困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政治问题。

               ——选摘自茅于轼《发展经济学的新趋势》,载于《茅于轼谈经济——从微观到宏观》,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年。

编辑引言

    首先要澄清一下概念。茅于轼在此提出的“收入差异分布”概念,要和“基尼系数”概念区分开来(茅于轼先生本文中也有混淆)。二者测度的是不同的变量:基尼系数测度的是人口比例占有收入总量上的比例,Perfect Equality是指n%的人口占有收入的n%;收入差异分布概念,准确来讲,测度的应该是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口比例分布,与所占收入比重无关,这里面其实已经暗含了人口或劳动力不均质的现实假设引入。从低能力劳动者到高能力劳动者,理论上分析,收入水平柱状图必然呈现线性递增趋势,此时可以想象,1%的最高能力者将占有远不止于1%的收入,而在此概念下,不同劳动能力的不同付出各自得到了纵向公平的收入回报,这样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完全合理的。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在此概念基础上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暂不考虑由能力不同所造成的收入不平等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以及该如何解决,本期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收入差异分布没能实现多劳多得(i.e.贫困人口比例太高,能力中下等者得到的却是下等的收入报酬)?这样的不均衡的收入结构,也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动态变迁的时代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茅于轼先生提出的原因里可以归结为两点:1.劳动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度低(个人以为,资本更为关键的支配性要素在行业间——比如国企一些垄断性行业——不能自由流动其实在更大程度上应该为中国畸形的收入分布结构负责);2.官僚阶层权力寻租收益非正常性暴富,造成不同收入水平人口比例分布不服从人口总体的能力差异分布。那么,诸位网友的观点又是什么?期待您的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 14:46:11
个人认为存在这样的因素,这是制度改革中的分配体制失衡造成的要素与产出分配的非配比,但其解释力度是有一定局限的,即这种体制所产生的突出影响增强了这种非均衡,但相比于其他没有此类的制度改革 的成熟经济体,可以发现这种差距也非正态性,这可能就是劳动要素市场的供求决定的吧,大家所都具备的劳动简单要素供过于求,而面对生产力的进步,科技发展,这样的需求是在减弱的,因而呈现出无法区别中等和低一级的区别,但那些具有科技要素和管理要素的劳动力所面对的则是众多的需求,在这一区间的劳动力收入就会随着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非线性的变化,可能非常高,也有可能相对合理一些。这样,信息不对称和无法选择就使得一般意义上的收入差距是非正态的,而突出的体制改革将会使得这一非正态性更加偏颇,甚至极端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17:34:58
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收入的总额是有限的。这样使得政治因素造成的机会不平等,资源流动受限制等弊端所导致的后果更为明显。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因素取得了与体力和智力等成正态分布的先天条件所不匹配的超额收入,那么其他大部分人就会因此取得更加少的收入。另外,不知道这个收入是指一年的收入,还是多年平均,或者哪个时期?是工资性收入或者财产性收入?很多情况下,不公平不自由因素的边际效益是递增的,使富者更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 13:28:17
剑客之山 发表于 2010-11-2 14:46
个人认为存在这样的因素,这是制度改革中的分配体制失衡造成的要素与产出分配的非配比,但其解释力度是有一定局限的,即这种体制所产生的突出影响增强了这种非均衡,但相比于其他没有此类的制度改革 的成熟经济体,可以发现这种差距也非正态性,这可能就是劳动要素市场的供求决定的吧,大家所都具备的劳动简单要素供过于求,而面对生产力的进步,科技发展,这样的需求是在减弱的,因而呈现出无法区别中等和低一级的区别,但那些具有科技要素和管理要素的劳动力所面对的则是众多的需求,在这一区间的劳动力收入就会随着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非线性的变化,可能非常高,也有可能相对合理一些。这样,信息不对称和无法选择就使得一般意义上的收入差距是非正态的,而突出的体制改革将会使得这一非正态性更加偏颇,甚至极端化。
跳出中国背景,一般来看,您所说的简单要素供过于求而高级要素供不应求,可能确实存在,但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也就是是否应该修正我们讨论的假设前提:“人与人的能力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服从正态分布”,则有待观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 13:57:46
carmenyym 发表于 2010-11-2 17:34
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收入的总额是有限的。这样使得政治因素造成的机会不平等,资源流动受限制等弊端所导致的后果更为明显。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因素取得了与体力和智力等成正态分布的先天条件所不匹配的超额收入,那么其他大部分人就会因此取得更加少的收入。另外,不知道这个收入是指一年的收入,还是多年平均,或者哪个时期?是工资性收入或者财产性收入?很多情况下,不公平不自由因素的边际效益是递增的,使富者更富。
您讲的收入总额有限这点很好。在讨论中,一般是指以一年期间为单位来考察,也就是暂不考察时间因素;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劳动能力的报酬,也就是我们所考察的收入差异是指对其不同能力劳动的报酬收入差异,此概念不包含能力之外带来的收入方面。而收入总额也就是GDP或NI。
政治或者权力造成的分配上的不合理,是一具体方面。比如具体到一公司单位,高管掌握所得分配大权,便可以在既定收入(含利润)分配上使用剪刀差,低层者收入低于其能力应得报酬,高层拿到高于其能力之报酬。但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中,则不如是看问题。因为,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如果收入不能与其能力或劳动产值匹配,可以跳槽到同该公司竞争的同行单位以获得合理报酬。也就是说,问题主要不在于权力上造成分配不合理,而在于我们想知道的是究竟在哪个环节或假设上出了问题,以使得权力可以不必在意市场的竞争(或市场的竞争失效)而可以不公正地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1:15:47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社会结构开始板结,阶层流动趋于停滞,越来越多的出现所谓“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身份与财富的代际传递愈发显现。如果说正态分布的能力没有带来正态分布的收入的话,那也许正是因为能力也有所谓的马太效应吧。一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实际水平,还包含了祖祖辈辈通过努力而积累下来的各种社会资本。或许,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