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汽车之家官网显示,目前国内在售的纯电新能源车款已多达数百种。其中除近两年兴起的特斯拉、蔚来、小鹏和刚刚跨界的恒大等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外,也有不少老牌传统车企盯上了这片「蓝海市场」:
如宝马于今年6月与国家电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与其在充电技术研究和创新、充电服务产品合作和推广、推动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力等方面进行合作。而奥迪、奔驰、大众、丰田等企业也在近年来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并均宣布将为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大量成本。
事实上,汽车行业的“新宠”电动汽车并非是新兴产物:
第一辆电动汽车早在1881年就已经问世,甚至比我们熟知的内燃机车还要早诞生。但由于当时电动车技术尚未成熟,并没有引起公众注意。
而在近些年,电动汽车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这除了归功于电动车技术的成熟,更多还是由于全球能源危机的到来:
据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图鉴2019》,当前全球原油储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开采时间仅50年,汽车以石油为动力的时间也因此进入倒计时。
与此同时,大量因机动车排放产生的污染物也为我们造成了巨大影响:以北京为例,在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高达3到4成。其二次转化生成的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累计占PM2.5的70%。
在上述原因的驱动下,各地政府也对电动车企业及购买者推出了不同的政策加以扶持:在近期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政府明确表示,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持续性的政策支持,包括购置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等等。
而在今年上半年,实际减税降费已超1.5万亿,直接助力新能源车企和相关企业在疫情中渡过难关。大财配资预见的是,年产量百万计的新能源汽车,将在疫情过后迎来更大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