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7884 8
2010-11-05
网上看了不少帖子,许多人一边骂着中国的审稿慢啊,耽误了论文的时效性等!一方面又说中国没有学术,出不了大师啊,等等!本人对此有一点看法:其一,学术论文不同与报纸、娱乐周刊等,主要是为了理论研究,发现一些对经济社会有用的稳健结果。从这点看来,时效性并不代表文章质量好,至少不能完全代表。个人认为,追求时效性的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有投机取巧的成分,目的大体是在吸引眼球的同时获得自己文章发表的收获。这也许是中国学术提高慢的原因之一;其二,所谓“愿赌服输”,往往好的期刊审稿期很长,国内外都是如此。当你投牛期刊就得有等和退稿的勇气。没有耐心,想“短、平、快”,建议投档次更低一些的期刊。急功近利表现在中国学术的很多地方,比如最近一哄而上了许多关于“低碳”方面的文章。这可能是中国学术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急功近利导致所谓的“追求时效”,“时效文章”反馈回来进一步推动“急功近利”,殊不知,研究的本质是透过时效性的问题去发现一些普遍或者通用性的结果!”裸奔“是时效热点,”为何裸奔“以及”怎么去有效减少裸奔人群或者提高裸奔人群“更像科研,至少距离科研更近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5 16:14:10
楼主之言,看似超凡脱俗,高屋建瓴,颇有大师气象,但硬把“审稿抱怨”与“中国学术”建立某种联系,就有点扯淡。审稿周期过长,说明编辑部应该提高工作效率,被作者抱怨几声太可以理解了。难道一篇文章被审一年还该去赞美?作为业内资深人士的审稿专家如果需要一年时间去判断一篇文章是否有发表的价值,说明他真的是个“砖”家,其学术水平、学术道德都令人怀疑。所以,一定要与“中国学术”扯上关系,恐怕也该给“专家”们打上几板子。
直言了,谨与楼主商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5 16:33:50
lwh7610 发表于 2010-11-5 16:14
楼主之言,看似超凡脱俗,高屋建瓴,颇有大师气象,但硬把“审稿抱怨”与“中国学术”建立某种联系,就有点扯淡。审稿周期过长,说明编辑部应该提高工作效率,被作者抱怨几声太可以理解了。难道一篇文章被审一年还该去赞美?作为业内资深人士的审稿专家如果需要一年时间去判断一篇文章是否有发表的价值,说明他真的是个“砖”家,其学术水平、学术道德都令人怀疑。所以,一定要与“中国学术”扯上关系,恐怕也该给“专家”们打上几板子。
直言了,谨与楼主商榷。
非常好,非常认可并欢迎您的观点!也热烈希望论坛中各种不同的见解!实际上,本人在写作中也存在对中国“审稿慢”、“专家乱给意见”等问题进行了许多抱怨。但后来发现,我们存在太多对于专家或者编辑部效率的批判。实际上,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国外working paper存在数年,最后未能发表的情形。他们的资深人士甚至需要几年去判断一篇文章是否有发表的价值,比如是否存在真正的创新等问题。本贴主要是为了说明,只要文章做得扎实,何惧“错过时效性”?当然,单纯通过“时效性”就与“中国学术”直接挂钩,确实显得有失偏颇!多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5 18:23:25
低碳实际上是扯淡玩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5 22:12:59
说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6:08:36
“短、平、快”,建议投档次更低一些的期刊.........學問是要歷盡風雪,方能成就,而非短期之投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