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96 3
2010-11-06
近日,人民币超发成为舆论焦点,有媒体指出人民币严重超发导致通胀,也有媒体持反对意见。

超发43万亿元?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据《中国经济周刊》1日报道,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称,近年来的货币超发,其最大的诱因,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带给中国的通货紧缩之忧。

报道指出,2008年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经济学家樊纲曾暗示称:“央行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时代,要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也并不容易。”这意味着在经济危机之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即有通过超量的货币发行来托住经济增长的想法。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也坦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援引《中国经济周刊》统计数据,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M2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

香港《文汇报》10月就曾指出,9月份M2供应量持续走高,专家表示若货币发行数字持续保持高位,或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泡沫升腾甚至严重的金融危机。

广义货币(M2)= 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并未大量超发?

也有媒体对上述分析持相反意见,京华时报曾报道,中国并未大量超发货币,并且不是货币超量推动经济,而是近10年来中国M2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高增长。

其报道指出,从M2与GDP之比也很难得出M2超量增长的结论。2000年末,中国M2与GDP之比是140%,2008年是151%,2009年受经济刺激政策推动升至181%。这个比例在10年里的前8年都没有明显的增长。

中国M2与GDP之比在国际上也并不是高得不可思议。从2008年的数据看,当年中国M2与GDP之比为151%,日本为207%,英国为127%,美国为88%。需要指出的是,当年中国M2与GDP之比明显高于美国,其主要原因,一是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明显高于中国,二是美国的金融创新使得相同的单位货币可以满足更多的货币需求。但引发危机的恰恰不是中国M2与贷款、GDP的高比例,而是美国的金融衍生品。

而据本网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内地M2与GDP比值约为259%。

参考:香港

本网统计香港地区近期数据供读者参考,援引香港**统计处和金融管理局数据,2009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为16322亿港元,M2港币余额为35877.17亿港元,M2与GDP比值约为220%;2010年前2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8337.79亿港元,M2港币余额为35966.05亿港元,M2与GDP比值为431%。

根据香港**统计处数据,香港2009年12月和2010年6月的基本通胀率分别为0.3%和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6 12:04:17
关注中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2:15:20
泡沫与这个应该有很大原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2:38:51
老百姓把它当命,有人把它当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