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3217 8
2006-06-15

最近在思考,企业或者上市公司的信用问题。

一方面,是公司信用的影响因素,哪些东西会影响到公司信用的好坏

另一方名,是公司信用的评价指标,要评价一个公司信用的好坏,可以用哪些指标来评判

比如:领导者素质,管理团队的素质,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年报上的会计指标可以反映),这些是影响因素还是评价指标呢?

再比如,公司的实际违约情况,被证监会通报批评情况,银行对其信用等级的评判情况,这些应该是信用的表现还是就能够作为评价指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15 09:06:00

我目前在CNKI上查阅的文献,许多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的文章,评价的指标都是选择的“领导者素质,公司的偿债能力这种会计的财务指标”之类的东西

上市公司的信用和一般的企业信用相比,还是有一些特别之处的,比如关联交易,股权集中度,证监会的通报情况等。现在想到的还不充分,希望大家参与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5 09:33:00

个人觉得如果出于信用评级的考虑,领导者素质什么的就不易考察了

还是应该以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规模,市场影响力等作为衡量指标

同时不同的评级目的,选用的指标应该不一样,比如债券更加考虑偿债风险和盈利稳定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5 11:19:00

信用评价,信用评级,不同于债券的评级,个人认为

债券的评级更考虑偿债稳定性,以及是否价格是否合适,有否被高估等等。

谢谢楼上的讨论,

领导者素质等确实不容易考察,而且本身信用这个概念就是比较难于测度的。所以考虑了用结构方程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5 18:10:00

在纷繁复杂的指标中,究竟使用什么指标组合和指标权重,我认为不能主观判断,应该根据上市公司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或主成分分析进行筛选,再通过灰色关联、熵权或神经网络确定组合和权重,即形成动态评价指标体系,从统计学角度讲对过去数据的解释度可以达到95%以上,比任何主观判断要高出很多。对于定性指标可以使用Logistic模型,国外20%著名论文都是用该模型,国内不少关于上市公司预测的文章也使用了该模型,但是国内目前基本都使用SPSS\SAS等进行运算,由于上市公司数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我的研究,我国学者得出的模型仅能应用3期数据,因此要建立实时动态的评价体系,仅仅使用SPSS等工作量就太大了,因此最近我一直在编写Logistic模型软件,今天终于完成了测试,这里也强烈呼吁学者在出专著时,不仅仅是应用,也要列出过程,没有过程,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准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7 08:08:00

楼上的是 牛人。

国内的关于信用风险,信用危机的研究文章,很多都采用ST公司作为产生信用危机,信用风险的假设。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假设在逻辑上并不严谨,当然,限于研究的方便和很多信用等级等相关内容并不容易获得,这也是个处理方法。

其实信用本身,包括的内涵和外延很广泛,并不只是财务状况出现了问题,还有财务作弊,对股东许诺没有兑现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