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市场行情分析
13 0
2020-08-26
  为什么本来比较好的市场化机制,实践下来还是有不少公司走了样?微观层面上大财配资认为可能有两层原因。一是交易各方当初就动机不纯。借壳置入标的资产质量不够过硬,还希望用高业绩承诺支撑股价和估值,待到颓势初显,就手段频出盲目并购,甚至掏空公司后弃船走人,留下个烂摊子,已经退市的保千里就是如此。另一方面就是新进实控人对资本市场守法合规意识不强,对经营上市公司准备不足。与IPO不同,借壳资产上市前未经过辅导,规范运作的基础可能先天不足,部分公司实控人缺乏制度制约,加上对公开市场意识不强,甚至公司内部“一言堂”导致内控制度难以落地,为后续可能的恶性违规埋下了隐患。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加强市场教育和日常监管,持续关注重组上市公司的经营治理情况来防范。

  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市场本身还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重组上市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在这个背景下来认识和理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资本市场IPO供需失衡,企业的上市地位成为稀缺资源。重组上市作为借道上市的便捷路径,在快速上市可实现高估值的利益驱动下,也就出现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情况。在制度上,曾经有过的选择是收紧重组上市的认定条件和许可标准,但这也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一种可想见的情况是,更高的硬性标准下,够得着的公司自然付得起成本,质量更过关、主业更扎实。不够条件的公司为了闯关,可能干脆铤而走险甩个膀子肆意妄为,上市后也无心主业。两极分化的情况也就自然出现了。
19.png
  从根本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回到市场化的方向上来。制度的演进要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有什么样的市场就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大财配资看到去年,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核心的多项基础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的估值体系、投资者市场预期也随之渐变。相应的,2019年10月,重组上市制度再度松绑,在认定借壳的具体指标、累计年限及配套融资上,都做出了更加市场化的选择。制度出来后,可以观察到,没有出现有些人所担心的“一窝蜂”式的借壳,也没有出现普遍性的过度炒作,市场对待重组上市也更加理性。实际上,大家所熟知的“壳”溢价也降了下来,市场所谓的“壳费”,即上市地位的牌照价格,较以前已大大降低。这些反映出来的,就是市场的力量。

  可以期待的是,在相对成熟的市场机制下,重组上市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真正具有产业整合意义的交易会越来越多。而这,大概就是市场化的意义所在。

注:本文资料来历于互联网揭露途径,内容由大财酉己资传播分享,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发现违规现象请联络删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