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王志成2010 
如果办成内刊,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是否要规定稿件必须是已经在审或已经处于修回状态?否则,假如一篇稿件是第一次公开,而其他读者通过我们的内刊得到了“启发”,今后引起著作权之争就会比较麻烦。
如果不规定稿件的状态,确实可以扩大稿源,但第一难以保证质量、第二就是会引发山寨抄袭。
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建议投稿人将在审和修回的稿件给内刊,但不强求。如果作者不怕被复制,当然也可以把初稿拿来共享。
一般通过市场调节,最后质量高的文章通常是在审和修回的稿件,它们被复制的可能性就低很多,因为这些稿子很快就会刊登在正式期刊上,其他人抄袭是会受到法律惩处的。
而那些新稿子,如果能在和修回稿件的比较中脱颖而出,则说明水平较高,如果作者本人不担心被抄袭,刊物也无需负担连带责任。则也可以保证一部分新稿件的存在,不止于过于死板。
也就是说,初步看内刊可以是一个working paper的合辑,还可以配发讨论区,对刊发的论文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