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考研专业课
1361 1
2020-08-28

很多22考研的同学已经开始加入考研大军的队伍,在准备考研的初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目标院校。那么很多同学就有疑问了,考研择校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坑呢?有没有什么禁忌呢?考研路上的五个大忌,一定要避免这些错误。

1、走极端:只考名校或只考普通高校

每年的考研新生都会收到一些考研信息的影响,例如考研不考名校,那么考研将毫无意义;还有考研很难很难,报一所普通大学才能够被顺利的录取,所以很多的考生就根据这两条准则选择了自己的报考院校,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非常努力地去复习了,但最终却宣布失败,或者是分数特别高却进入一所很普通的大学。

所以,作为考生要正确的评估自己,同时还要正确的评估高校,而在整个的评估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英语水平、大学成绩、大学综合表现等分析自己的能力,可以分析高校每年的报录比、推免比、报考人数、考试大纲等数据,只要你花一定的时间去琢磨的话,那么你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哪所高校,那所刚刚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

2、好朋友考哪里我就考哪里

考研复习时,很多宿舍的学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由于平时的关系都很不错,所以为了能够在研究生学习中依然能够在同一所学校,依然能够成为室友,所以决定报考同一所高校的,同一个专业,于是就出现了扎堆报考的普遍现象。一开始还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愈发激烈,再加上对考研的了解也更为的深入,很多报考同一所高校的学生,慢慢就成为了真正的竞争对手,也不再是刚开始时的真诚帮助,而是变成了有所保留了,甚至最后本来非常要好的同学关系,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这都是真实存在的。同时,当扎堆报考的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目标高校的研究生复试,那么将在研究生复试中再一次体现扎堆报考的劣势。

对于硕士研究生导师而言,他们要选择的是优质生源,所以面的来自同一所高校的考生时,更多的会选择淘汰一人,将这个名额留给其他同等优秀的考生。而且当同一所高校的学生同时进入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复试时,给予导师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两位考生没有太大的区别,除非其中一个非常优异,不然结果一定要淘汰其中的一个人。

3、学姐学长考哪里我就考哪里

在一些高校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每年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姐学长会被学院邀请做考研经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考研学生会将学姐学长作为自己的模板,完全的按照他们的选择来,因此学姐报考哪所高校我们也就跟着一起报考,而且相信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并且还认为这能够获得学姐更多的帮助。

虽说这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如果你真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去选择自己的目标高校的话,那还真不适合,因为学姐学长能够考得上并不见得我们就可以,学姐学长适合的高校并不一定就是我们所适合的,我们只是去学习学姐学长选高校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这对于我们的考研并不是很好。

4、只认学校不管专业

很多的考生在选择自己的目标院校时,一般只是看这所高校的档次,是不是双一流,是不是普通高校,有没有自己认识的已经考上的学姐,这样就足够了,完全不会去看该校自己所报考的专业的具体情况,所以当考研结束后就后悔了。

因为有的普通高校的某些专业的报考难度要高于名校的录取难度,而名校的有些专业的录取难度还会低于普通高校的录取难度,因此如果你不详细的去了解你目标高校的目标专业的实际情况,就根据高校的档次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那么这很有可能导致自己最终被自己的选择所耽搁了。

5、随意更换考研目标院校

军心稳不稳,是决定作战胜败的关键所在。有些小伙伴弄不清自己的兴趣和人生目标是什么,或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中徘徊纠结,犹豫不定,这是最忌讳的。考研择校,固然是一个值得慎重对待的决定,但花在这个决定上的时间不宜太长,宜速战速决。且确定了就不要轻易改变,要知道改变不仅仅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还要相应调整复习计划,心也跟着动荡不安。与其一次次调整校准目标,不如认准一个就无怨无悔地付出,结果总不会太差。

如果有的同学真的不能决定考什么学校,建议是最好先定专硕或者学硕,因为一般专硕和学硕对于公共课考试的区别比较大,一般跟学校关系不大,定好这个方向如果不能确定学校,那就不要确定,先去踏踏实实复习,等到六七月份要准备专业课的时候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然后按照自己的实力去确定目标院校,并且一旦确定就不要随意更改,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影响学习计划,而且影响心情状态。

择校择专业宝典来了!考研院校与专业的选择很大部分决定着考生们以后的发展,据一项调查显示,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会让考研成功率至少提高50%。可见,在考研过程的悉数选择中,如何择校选专业成为了考研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

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

应该先选专业,再选学校。专业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学校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院校竞争难度。选择了意向专业之后,我们的选择面就会变小。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去看全国900多个招生单位,有多少招生单位在招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再去判断这些学校里面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只能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最终才可能选得出来。

择校地域与实力

选学校一般首先考虑所在城市,先定好自己准备工作或生活的地方,然后在相应城市初筛候选院校。从工作的角度,任何一所学校的影响范围都是有限的,通常本地学校对本地就业影响更大。高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就业去向。

一个学校的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说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而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4、5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意向院校专业的考试难度

结合院校历年报录比,评估报考难度。一般难度与院校实力也直接挂钩,根据自身实力及性格特点,愿意付出多大努力,想实现的目标,综合考虑后在候选院校中选出适合自己的。同学们可以综合四点衡量:自身基础怎么样;目标是否有刺激性;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自身的内心有多坚定。

经常看到一种帖子,就是询问某某学校难不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会觉得很难,自然也有人会觉得简单。因此,与其问别人这所学校难考吗?不如多问问自己:我现在的实力如何?我通过一年的努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取得什么样的进步?我有没有让自己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决心和毅力?

建议大家多去找找信息,如意向院校的历年的报录比、制定考试参考书、历年真题、出题风格等。当然,别人的意见也有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一面,但在决定人生选择这样的大问题上,自己是唯一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院校优势

各个院校都有自己的特定优势,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选择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优势,对于跨专业考生,建议考虑名气较高的综合性高校,当然这对个人综合素养要求会更高,需要更加努力。

就业情况

相信很多同学都是很看重就业情况的。通过官方数据、师兄师姐介绍等途径多了解相关的就业去向,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综合权衡作出选择。

越老越吃香的专业

又是一年考研时,又是一年择校难。不货比三家,怎么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个?盘点越老越吃香的专业,考研择校不盲目!

1、医生

【对应专业】:医学、药学

去医院看病,很多人潜意识里都希望去去找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大夫,因为他们至少看上去更让人放心。听医院的朋友讲过一件事:有病人挂了专家号,进门之后四处搜寻白头发的专家,谁知却是位30多岁的年轻大夫。

2、教师

【对应专业】:教育学和一切师范类专业

教师也是一个以经验为导向的行业。同样的内容,讲了两年和讲了20年,不论是熟练程度还是对重点难点的把握,都会有不小差距。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医生其实是一样的。

3、管理类岗位

【对应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是个要求很高的岗位,又要懂技术,不能让一线技术人员或者销售人员三言两语蒙混过关,又要懂管理,知道如何让手头的各种资源最大化运转起来。因此我们能看到各大公司越高级的管理者年纪越大。

4、会计类岗位

【对应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只要涉及钱的问题,就一定要有会计。经济要发展,收支要平衡,经验老道的会计就显得越发重要。现代企业中,会计不仅要会“做账”,更要具备综合规划、风险评估以及长期财务战略开发等多种能力。

5、律师

【对应专业】法学,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

律师的工作性质类似于医生,属于经验行业。所有的实习律师都必然要经过一个短时期的相对“贫困”期,但一旦转正,收入就会逐年快速上升。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行业知名度会不断提高,收入也会进入递增过程。

其实不难发现,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大多都是经验为上的职业,除了上述的职业,还有像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等。

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越老越吃香的行业呢?欢迎分享给大家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8-28 10:55:36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