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市场行情分析
24 1
2020-08-29
被视为“新能源终极形态”的氢能,最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风口。8月10日,主业为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华通”)登陆科创板,成为“氢能第一股”,目前该公司的总市值高达114亿元。8月11日,被称为“氢能测试第一股”的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威尔”)通过证监会科创板IPO注册,该公司预计在9月中旬在科创板上市交易。8月25日,上汽集团旗下的氢燃料电池子公司捷氢科技宣布,或将在2022年登陆科创板。 dfa59650cd63a27ab611fa54b3dbba1c_330636-1F51203361668.jpg

  短短一个月内,至少三家氢能产业链公司进入或释放出将进入资本市场的消息,这样的场景在以往并不多见。不仅如此,许多此前从事煤炭、化工等传统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近年来也纷纷跨界进入氢能源领域,“氢能概念股”成为受资本青睐的对象。

e464973dbca8ba8de948a79d3c0f9b18_330634-16121509555799.jpg
  然而,在氢能产业链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售却十分惨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销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0辆和403辆,同比分别下降66.5%和63.4%,成为市场中同比跌幅最大的汽车品类。

  按照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目标,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将达1万辆、加氢站数量超过100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深圳市一家氢燃料电池公司的内部人士向大财配资表示截至今年6月份,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仅为6578辆,年内要完成1万辆目标压力重重。“氢能源在国家政策层面受到空前支持,这是产业和资本看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不过短期内氢燃料汽车有着开发成本高、推广应用难的问题,尤其在乘用车领域打开局面还为时尚早。

  截至目前,关于燃料电池汽车在示范城市推广的具体文件尚未出台。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不振,但加氢站的建设较为迅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内累计建成加氢站61座,已投入运营的有52座;2020年上半年共建成11座加氢站,目前在建的加氢站超过30座。因此,2020年建成的加氢站数量将超过100座,这符合《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中提到的“2020年建成100座加氢站”的目标。
e7f9e012876cd1d4165132a16552f26f_330693-1F21F93R518.jpg
  与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已经大规模发展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小规模商用化运营阶段,大规模发展还未到来。有行业机构预测,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将会降低,而随着加氢基础设施完善,2025年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爆发期。

  当前全球各大车企对于氢燃料电池车发展态度不一。今年4月份,戴姆勒宣布终止旗下唯一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奔驰GLCF-Cell的开发,理由是开发成本过高,但戴姆勒将继续发展氢燃料卡车和客车。当前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仍是丰田、本田、现代等日韩系车企。其中,丰田计划在2020年在全球完成3万辆销量,这一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自主车企在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布局的同时,也积极联合国际车企加速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6月5日,丰田汽车与亿华通、北汽、一汽、东风以及广汽组建了一家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50.19亿日元(约人民币3.3亿元),其中丰田占比65%、亿华通占比15%、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各占5%,新公司将采用委托研发的方式对燃料电池商用车进行全流程开发。


免责声明:本文所示内容由大财配资传播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发现违规现象,请向我们举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8-29 19:25:3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商业化地占领市场,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