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84 4
2010-11-11
119日,部分媒体及网站刊载标题为“社科院报告称中国CPI被人为调整5年间被低估7%”的文章,据称来源于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的分析报告《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我们认真研究了有关报道内容和徐先生的文章,认为媒体报道的结论是主观推断,与事实不符。有关媒体不核实报告内容的可靠性,所用标题误导公众。
  一、数学模型只是一种分析研究工具,不适宜直接用来生产统计数据。对于通过数学模型推算出来“被低估7%”的结论,仅仅是一家之言,并非主流专家学者们的共识。况且,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对于利用数学模型推算出来的结论在使用上往往十分慎重,多作为参考数据,不会作为判定事实的主要依据。目前,统计部门编制和发布的价格指数有着严谨的编制工作程序和科学的制度方法,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原始数据是采用定人定时定点派人直接采集的,是真实可信的,是能够反映市场物价变动及其变动趋势的。报告作者在不能解释自身模型推算结论的情况下,没有分析其所使用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而将其中不能解释的因素归咎于“人为调整”,是不负责任的。

  二、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有很多种,既有拉氏公式,也有派氏公式,还有理想公式。对于上述各种计算公式存在的优点和缺陷,世界各国的统计学家们都有着共同的认识,即用拉氏公式计算价格指数存在着高估的倾向,而用派氏公式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同样的基础数据,利用两种不同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调查成本以及基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拉氏公式计算价格指数,每五年调整一次“商品篮子”。我国价格指数编制也正如报告中所说每五年调整一次“商品篮子”,每年则根据城乡居民12万户消费调查资料及相关资料调整一次权数。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加之我们每年都有、而他国没有的翔实的居民消费支出调查资料,因此每年对CPI权数进行调整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作者采用纯粹的拉氏公式,利用不够完整的资料来评估CPI数据,作为一项科研工作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对研究结论的局限性不做必要的说明并对外发布,是不够严谨的。

  “真实可信”是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真诚要求,更是统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社会各界十分关注CPI,更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动力。我们一如既往地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对价格统计工作提出合理的改进和完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1 14:11:07
无论用不用数学模型,但是CPI被低估了这一客观事实却是每一个中国老百姓都真真切切的体验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17:29:35
难道今年能找到涨幅不超过10%,甚至20%的商品吗?几乎没有吧,既然这样无论赋予那种样本多大的权重,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大于10%吧?傻子都知道的道理,怎么能出来个3.6%,4.4%?什么统计局之类的公务员还上什么班呢,到点了,派个代表上3秒钟班发个帖子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17:49:15
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

不要一味的喷,别一看到看到跟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就是别人错了
他也公布了食品价格上涨10.1%这样一个数字了,但是非食品价格上涨的比较小。

但是从长远来看,食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带动起其他价格的上涨,今后真的不好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7 20:57:48
回楼上,食品的价格上涨与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有着连动的关系,不能说食品价格上涨会带动起其他价格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