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未来利差趋势性上升
继续强烈看好首推平安
1、上周回顾:上周中国太保(601601)+2.86%、中国人寿(601628)+5.88%、中国平安(601318)+4.29%,上证指数+5.06%。除中国人寿上周小幅跑赢大盘外,保险股近2周大幅跑输大盘,主要原因是平安员工股减持继续对股价压制导致整个板块走弱。
2、本周我们重点提醒关注保险公司近期面临的投资环境显著改善,一方面长端债券收益率快速上升,另一方面长短端债券收益率差大幅上升,显著利好保险股。央行10月20日加息,加息当日1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涨13bp和20bp,10月20日以来1年期国债收益率持平,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上涨22bp,这使得加息以来1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大幅上升29bp。由于保单成本接近短端收益率、投资收益率接近长端收益率,因此保险公司投资环境显著改善、未来利差会趋势性上升、继续强烈看好保险股。对资金成本最为敏感的是万能产品,但我们注意到平安、泰康10月份万能险结算利率并未提升,资金成本上升较慢。

三家公司银保渠道贡献占比
3、市场最为关注平安员工股减持,我们认为今年员工股减持总量很可能低于预期。对于平安员工股减持,我们认为高管持股公司江南实业(持有1.39亿股)今年很可能不会减持,另两家员工持股公司(共计持股7.2亿股)按20-25%减持比例则需减持1.4-1.8亿股,因此今年减持总量会低于市场预期。维持认为减持仅仅是短期的影响,一旦今年减持计划完成,短期利空消失,股价很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
4、对于近期行业几个负面事件的看法:对于保监会10月21日出台《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我们了解到最新进展是保监会并未更深入去做,因此影响极为有限;对于银监会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我们认为该通知如出台,短期对银保保费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主要通过驻点销售的银保期缴,同时限制与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家数将进一步加剧银保渠道竞争,对中小保险公司冲击很大。总体来看对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估值影响很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太保、国寿和平安。

三家公司银保渠道保费收入
5、投资建议:结合非寿险业务估值提升空间、11年的成长性和业务增长情况,我们继续维持首选平安、其次太保,同时亦看好国寿补涨机会。
6、最新公司观点:继续首推平安,公司基本面仍最好,建议60左右慢慢买入,虽然短期股价仍受员工股减持的压制。
(1)员工股今年减持数量很可能低于预期。减持仅仅是短期的影响,一旦今年减持计划完成,短期利空消失,股价很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
(2)公司贡献主要利润的寿险业务优势仍非常明显,且与同业差距今后会越来越大。
(3)今年以来综合金融优势明显显现,各项业务均表现良好,银行和财险估值提升空间大,信托业务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4)考虑到公司基本面最好、估值水平目前仍最低,对应11年仅11.63倍(非寿险按1倍PB)具备非常好安全边际,维持买入。
其次中国太保,是弹性大的品种,寿险业务增长较好+财险业务是亮点(估值提升空间最大)。
(1)10月份公司个险新单同比增长超过100%,看好4Q个险新单快速增长。
(2)公司寿险业务增长较好,核心个险新单增速较为不错,快于国寿但大幅低于平安。
(3)公司财险业务优势非常明显,是最大亮点,且财险净利润占比最高,近期财险综合成本率大幅下降、业绩超出市场预期,重估空间最大。
(4)估值仍具吸引力、安全边际较高;考虑到公司11年业务的成长性和非寿险业务4.2-5.4元的重估空间,目前对应11年14.25倍的隐含新业务倍数,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
(5)大非解禁风险很小。维持买入。
中国人寿是抗跌品种,维持增持,由于准备金计算最为保守,未来业绩平滑能力最强。
7、主要风险:大盘回调风险;其次是计算传统险准备金的折现率在未来3个季度内仍会随着基准收益率曲线下降而下降,从而导致多计提准备金减少利润实现。
(海通证券)
规范银保的市场长期有利于发展
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每个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三家保险公司合作。保险产品不得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销售。
受此次新规定影响的银保收入占所有保费收入43%,银保渠道依托基数庞大的居民储蓄,三家上市公司去年银行渠道总保费增速达19%。
揭秘最佳电子商务平台秘闻!行情近期可能发现大逆转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生巨变!主力资金正密谋全新布局!不允许银行驻点大致增加银保成本10%。目前每个银行网点只安排1至2个保险公司员工驻守,多数银保是通过银行职员卖出,不允许驻点的主要影响是增加银行职员培训成本和客户间接获得正确保单信息的成本。
不允许混淆销售降低银保销量10%左右。通知要求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其他银行产品混淆销售,加重了银行责任,在未来市场秩序规范之后,更加诚信的市场环境会促进银保渠道的恢复性增长。
“一对三”模式将改变银保竞争模式。从“一对多”到“一对三”,除了进行有限的席位之争外,从驻点里解放出来的客户经理将面临将服务对象从投保人到银行职员的转化,从前期的产品培训到后期的关系维护、利益重新分配,都需要新的优胜劣汰机制来磨合。这一过程中,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公司处境占优,中小公司的费率战、佣金战之争可能触发。
受影响程度:太保>国寿>平安。太保、国寿、平安的银保渠道分别贡献了保费收入的54%、49%、17%。假设最坏情形银保渠道全年缩水10%,三家公司利润分别下降9%、7%、3%。
作为对长期价值反映的股价而言,由于保险市场长期增长的趋势会因为市场诚信环境提升而得到良性的发展,因此难有过度负面反映。保险股的走势主要还是跟股市相关,如果股市继续向上,保险股的下跌空间并不大,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招商证券)
保险行业资产配置渐入佳境
随着股市回暖、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放宽等利好因素的刺激效应,保险行业资产配置的压力已得到有效缓解。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4.4万亿元,平均收益率为3.28%,相比前1至8月的平均收益率2.77%有较大提升。
中信证券分析师黄华民表示,央行宣布加息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上行到3.6%至3.7%,5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4.2%,5至10年期债券市场收益率也纷纷上行0.2至0.4个百分点,10年期银行间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AAA)收益率分别为3.68%、4.01%和4.57%,位于历史分布均值以上,在保险固定收益投资组合中已具备配置价值。其次,10月份以来权益市场上涨17%,而且国内经济企稳和流动性等预期将利好权益市场未来表现,保险资金的配置压力较前期显著缓解。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股票投资4768.34亿元,占比10.76%;用于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为2751.93亿元,占比6.21%,二者相加权益类投资占比为16.97%。
数据显示,险资在9月份单月增仓898.79亿元,环比增长近七成,为年内单月增量新高。7月份以来,保险资金入市尤为激进,对A股进行了大幅加仓,截至9月底,保险资金的股票仓位已从上半年的10%至11%,大幅提升至16%至17%,创下历史新高,超过2000亿元的险资在短短3个月内流入了股市。
三季度,共有98只股票被险资建仓,主要集中在周期性行业与新兴行业,保险机构对股票型基金的申购量也在不断加大。有分析人士指出,险资在三季度如此大规模的手笔,显示了保险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着眼于长期的战略眼光。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大保险股公布的三季报也佐证了保险公司目前在资产配置方面正处于得心应手的阶段。受累于前三季度的股市震荡格局,三家保险股的投资收益均有所降低。前三季度中国人寿的总投资收益额为475亿元,同比减少5.9%。总投资收益率3.65%,简单年化后总投资收益率4.88%;中国平安实现投资收益207.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97亿元,环比增长94.4%。中国太保前三季度投资收益40亿元。
而第三季度特别是9月下旬,踏着股市回暖的节奏,中国人寿选择大幅加仓股票和指数基金;中国平安今年的股市投资相对求稳,倾向于资源、券商、机械制造等板块;中国太保在三家保险股中权益类投资比例最低,三季度也没有大幅调仓,而是选择在信息技术和医药等热门板块加仓。有分析师指出,由于三季度中国人寿积极主动的投资策略,在此轮A股上涨过程必将大幅受益,中国太保则达到了“以丰补欠”的设想,经过此轮上涨,上半年的浮亏将有到有效弥补。
黄华民表示,第四季度保险公司资产配置方面仍面临一些风险因素,包括股票投资预期收益率大幅下滑、债券收益率下行、部分上市公司再融资预期、员工持股减持、H股解禁等。但是,预计四季度寿险市场承保将平稳进展,2010年寿险保费增长幅度将达到30%左右,2011年银保及期缴业务将快速增长。目前利率环境改善和权益市场向好等将优化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保险公司承保与资产配置正处于最佳时机。
多位业内人士称,尽管目前资产配置形势良好,但对保险公司来说,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风险管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建民表示,保险公司主要强调资产和负债的匹配,防范流动性风险,利用资产收益覆盖负债成本。这也是险资倾向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原因。但是,险资投资不能简单跟风,一定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