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134 2
2006-06-18

又到了一年毕业时,本校的毕业生开始卖旧书了,今天去逛了一圈,略了所感。

1、出售者的最佳时机。刚开始和快结束卖书的时候,这是竞争最不激烈的时候。在刚开始的时候,高价叫卖,有降价空间的时间优势。在开结束时,只要有需求存在,出售者的地位越是趋于垄断,可以籍此谋求高价,当然也得面临更大的需求消失的风险,因为愿意使用旧书的人是有限的。

2、购买者的实际支付,应该考虑残值。一本书,新书变成二手,折价相当大;二手变成三手就几乎没有什么折价了,甚至以后可能以高于购买价的价格出售。

3、出售者的联盟。出售者因为同学关系的原因,很容易结成价格的联盟,而且这个联盟很是牢固,我今天就有所见识哦!联盟者提供的旧书,还是有使用状况的差异,在价格一致的情况下,购买者自然选择使用状况好的。那么,留在市场上的旧书,由于使用状况越来越差,价格自然日益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19 07:55:00
有点道理,看似简单的行为也有着市场经济的因素。但有一点你可能没有提到,那就是这种校内的卖旧书行为没有推广性,而且还有很严重的局域性,这就极大限制了价格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卖书者可于胡乱要价,无论是高了还是低了,买书者又胡乱还价,这无疑给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带来了危害,一个人很可能费了很多口舌花了5元钱买到了一本书,心理正得意洋洋自己还价本领的时候,发现不远的一个书摊卖同样的一本书要价却只要1元,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这种太过局域性的市场里面却成了习以为常的现象,大家都见怪不怪,这也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9 10:31:00

我曾经想过在业余时间做这个工作,不过后来因为自己的懒惰放弃了。

我的想法更贪婪一些,我的想法是用来说价值较低而对别人来说价值较高的东西来交换旧书,而不是对人对己价值都相同的人民币。

这种用来交换的东西必须使自己容易得到而他人不太容易得到并且对别人较为有用的,对我来说,它可以是自己刻录的光盘,内容是国内外的音乐专辑。因为我有这样的资源,交易生产这种光盘,光盘的成本就是它对我的价值,而对别人来说,则有更高的价值,他们的心理评价可能高于这种成本很多。

但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版权问题。试想,我在公告栏上写道“周杰伦......的全集换旧书十本”,在吸引同学目光的同时,也有招来麻烦的可能,因此我一直没着手做。

但这是一种信息,买书的人有个心理价位,你可以用等价的钱来换,也可以用等价的他们想要的东西来换,但如果对你来说它较为便宜的话,那你就赚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