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本来是一只金碗,经济学家却用它来盛稀屎。
如今经济学已经过度的数学化,而丧失了经济学本身的学科体系,不管什么文章都用高深的数学来装点门面,经济学的过度数学化犹如挥刀自宫必将自取灭亡。数理经济诞生的象征应该是1838年。这一年库诺出版了《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此后杰出的数理经济学家当属一般经济均衡的奠基人:瓦尔拉斯。还有埃奇沃思和帕累托。之后把高深的数学运用在经济学当中的还有冯.诺依曼、里昂惕夫和萨缪尔森。当然这些经济学家是值得人们去膜拜的。
如今经济学家已经不是经济学家了。很多学数学的后来发现脑子不够使了,在数学的长征中掉队的弱者偷偷地搞几个模型糊弄人,也到经济期刊上发发文章,用高深的数学吓唬人。经济学到如此地步已经让正宗的经济学家没了饭吃,本来搞经济的成了弱势群体,饭碗被一般在数学中难有成就的小偷抢走了。由于过度数学化的经济学越来越流行,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了,大家都用高深的数学来装点门面,就是要你看不懂,看不懂的就是好的。经济学像一个狐狸精,今天和数学联姻了,明天你可能会发现他和计算机上床,后天他又和心理学去鬼混。或者说他像一碗稀屎,到处流淌,后来搞的自己面目全非。
经济学之所以让数学家能够有机可乘是因为经济学有一个假设基础:人是理性的。是吗?只有疯子是理性的。只有理性的大脑才能用数理模型来描述,现阶段人们还没有办法研究感性脑是如何做决策的,所以干脆就假设人是理性的,但是很明显,很多结论都是错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其实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大多都是用感性脑,你在选择去哪家餐馆吃饭的时候你会做SWOT分析吗?你切西瓜的时候你会先给西瓜建立一个立体模型然后再matlab上模拟应该怎么切才能让每一块都一样重吗?你在斗地主的时候你会不会拿一个草稿本来计算概率呢?世界如此美好正是因为我们大多时间都是用感性脑来工作,这是人的本能,无需证明的我们就选择了最佳或者接近最佳的方案。心理学的实验发现疯子都是理性的,他们的感性脑受到损伤以至于他们在做决定的是会分析很久很久。
每当看起经济学名著都有一种无知的快感,犹如来到了神秘的殿堂中。遗憾这种快感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书籍都用高深的数学来下走一批读者,他们甚至在分析一般均衡的时候用到了拓扑的知识。不知道量子力学什么时候会被经济学家偷偷的引用。先进的经济学教学大多重视数学的训练却鲜有重视思维的训练。
经济学将迎来一场分析方法的范式革命,过度的数学化就像屎一样被淘汰,更多通过的思维逻辑而得到的结论却会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