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子究竟是造多了还是造少了? 正方:造多了!国内房产数据混乱,还有人在炒作、乱报数据。市面上有房源,但房源是掌握在房产商手里的,卖不卖是他说了算,说房源不足简直就是无耻,现在老百姓都没那么好骗了,身边那么多小区晚上都黑灯瞎火空关着,那也叫供给不足?
反方:造少了!现在城市化越来越集中的,更多的人往城市发展,造成城市房子供不应求,很多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住的还是底矮的平房,所以说房盖的还是少。
投票已经结束
1.支持 50.00% (3)
2.反对 50.00% (3)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有的地方购买面积大于竣工面积,有的地方则相反,每个城市的城市化建设不同,主动和被动需求都不同,不能一秆子来谈.
总之,no house, no live.
这是需求与供给的问题。
房子是必需品同时也是奢侈品,房子具有居住与投资双重效用,任何时候,房子都不可能说造得太多——每家市中心一幢(套),城郊一幢,度假胜地还可以佣有一幢,当然在国外你也可以拥有一幢属于自己的房子……各有各的用处。
过去上海市居住困难的标准是每人小于两平方米……。问题在于你的收入与你中意的房子价格相比,先谈买得起与买不起,再谈多与少的问题。
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对待.
该造得早少了,不该造得造多了。
这不是偶然。
楼上说得好,结构性供需不平衡是一个原因。
有空着的房子却没有人住,没有房子的人却买不起。
房地产问题很复杂,涉及的利益方很多,政府、房地产商、居民都在博弈当中,到底谁将是赢家呢?从长期来看,这场博弈没有赢家!短期中,房地产商可能获得利润,可这是以牺牲居民的可持续性消费能力为代价的。当居民的储蓄备用以支付房价时,也就是去很多消费能力,进而导致宏观经济中的消费不足,最终是房地产商的收入没法继续。
我认为无所谓多少,
多:是大面积的房子,高档的房子多了。
少:是小面积的房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少了。
很清楚,就是结构问题。贵的造的太多,便宜的造的太少。。。 100平米以上的太多,小户型的太少。
贵族房富人房太多,经济适用房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