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一天,河北省燕郊的人们一睁眼起来,发现自己也成了北京人。
  这是家住燕郊的徐平畅想的未来。引发这样畅想的原因很简单,11月7日,徐平的手机报收到一条消息,说北京地铁将延伸至河北。这条消息让徐平兴奋不已。
  “原本因为价格便宜在燕郊买的房,但后来发现住在那里很不方便,每天上下班时间路又堵又长。”徐平说,刚买房的时候,还幻想什么时候燕郊能通地铁。没想到,这种想法即将变为现实。
  本月6日,在“2010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上,北京市**研究室副主任史利国透露,北京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首都圈”的概念将会出现,具体将表现在市政交通上。据介绍,北京规划第一期2015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561公里,第二期向河北延伸1100公里地铁。目前第二期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北京地铁进河北”这一说法了。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曾表示,北京已经开始着手对既有地铁线路外延到河北的调研。但那时这条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然而仅仅8个月后,原本只是在调研的线路就已经上报国务院。徐平觉得,这一次,**很认真。
  “北京单中心是带来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表示。由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北京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提出CBD东扩等解决办法。分散首都功能势在必行。
  对于北京来说,“十二五”期间,解决北京与周边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是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北京将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能源保障、人才技术支撑等方面,落实好相关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着力提升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科学编制北京至河北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体系规划,推进连接周边地区高铁,城际轨道和高速建设。”张工介绍。
  而河北方面显然有更大的热情推动这件事。
  11月10日,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透露,北京至河北燕郊、廊坊的轻轨有望明年开通。他表示,河北省将投融资200亿元,实施13个县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推进京涿、京廊、京燕、京固等城市轻轨建设,加快进京、环高速公路网建设,打造10分钟到半小时交通圈。轻轨对接北京已“达成共识”。轻轨路线将贯穿通州-燕郊-廊坊-涿州-怀来,将尽快启动建设,有望明年开通。市民乘车力争实现“一卡通”,从北京直接刷卡过去。
  除了地理上的相连,河北各县市也在逐步打造民生上的连接。河北省近日提出将涿州建成“京南新城”构想。据了解,北京公积金可以在涿州贷款买房,两地的医保也已顺利对接。
  除了涿州,怀来、三河、固安等13个县市也将进行交通、社保等方面的全面对接。赵勇表示,将在这些县市打造“人才家园”,为在北京工作的人们提供价格低廉的优质住房。
  不断扩大的城市圈正快速减弱城市之间的界限,公共设施的连通也在弱化行政区域界限,同城化渐成主流。“这对河北近京县市是个非常大的带动作用。”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表示。
  对于河北来说,不仅高铁、地铁、轻轨及77条公路和北京全部对接,13个县市固定电话区号全部改成010,手机电话也实行同城无漫游。
  城市之间距离一点点在缩小。
  11月3日,广佛城际地铁开通运营。这是我国第一条城际地铁。这条地铁的开通,为我国城际地铁的推广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是珠三角同城化的一大进步。而北京和河北即将接下下一棒。
  而徐平想的则更长远。“地理上的位置连通了,其他方面呢?如果什么时候把燕郊直接划拨北京,增大北京范围,打造国际大都市该有多好。”
  这并不是幻想出来的故事,而是真真正正确确实实可能发生的事。行政区域东移,CBD东扩,统一区号,连接地铁。北京正以一种“零距离”慢慢将河北拥入怀中。而河北方面对于这种并入喜闻乐见。北京和河北的城市距离越来越近。除了行政方面的划分,燕郊乃至整个河北,都越来越接近北京的区县。在河北,京津冀城市圈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成为北京那样的城市。
  尽管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详细建设细节,比如资金怎样分配,是否还有乘车补助,日常运营维护归谁管等问题,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关问题还没有提上日程,不熟悉这个事情。主管部门也还没开始着手。
  然而,尽管还没有开始着手,由**铺设的美梦,已经足够使居住在燕郊的20万北京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