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由禅诗谈禅(5)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三岁便知,耄耋盖寡。
这首诗引出一个白居易与道林禅师的故事,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道林禅师。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本郡富阳人也。俗姓潘,九岁出家,二十一岁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到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习《华严经起信论》。喜居古松下,人称"鸟窠禅师".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称香山居士。唐朝文人中,白居易与佛教僧侣往来最为密切。《五灯会元》之四上有如下记载:
“杭州刺史白居易,字乐天,久参佛光,得心法,兼禀大乘金刚宝戒。元和中,造于京兆兴善法堂,致四问。十五年,牧杭州,访鸟窠法师,有问答语句,尝致书于济法师,以佛无上大慧,演出教理……复受东都凝禅师八渐之目,各广一言而为一偈,释其旨趣,自浅之深,犹贯珠焉。凡守任处,多访祖道,学无常师,后为宾客分司东都,罄己俸,修龙门香山寺。”
上面这首诗,正是白居易在杭州拜访道林法师时的一段趣事的总结。
一日,白居易向鸟窠禅师请教,说:“大师住处危险得很。”
鸟窠禅师反说:“太守更危险。”
白居易说:“弟子坐镇杭州,何险之有?”
鸟窠禅师说:“心念起伏不可自控,行为处世终是斗争,这还不危险吗?"
白居易又问:“什么是佛法的根本要义呢?”
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屑道:“三岁小孩也知道这个。”
禅师哂然,道:“三岁小孩知道,八十老翁也未必能做到。”
“诸恶莫作”:包括身、口、意,三业恶行,全部恶行都不作。“众善奉行”:身、口、意都善就是不犯戒。而“三岁便知,耄耋盖寡”就是说,善事看起来简单,三岁小孩就知道,但是未必能坚持一生。
一个人一生干不了很多事,很多也不一定成功,但我坚信做一件有意义又感兴趣的事一定能成功,这需要坚持的信念,很多人在从事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以从事的工作,将一个人的才情浪费,于是没能成就功业。
坚持,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的过程。想成一事,就要一件件小事慢慢儿地做,积少成多,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道理,谁都会说,但是,能够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很少。当我们成功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时,我们获得感受是一种自信,这个很重要,自信可以让人不畏艰难,挑战当着乐趣,我欢欣鼓舞的完成一件事情时,给心中便会增加一种喜悦,便可以持续推动我们不断的努力与挑战自我,便不断积累成功心得,向追求的目标渐渐积累。
过去可以决定现在,但不能决定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还会成功;过去不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过去的成功或是失败,那只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来是什么!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的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件事。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一直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绝境就是一次挑战、一次机遇,如果你不是被吓倒,而是奋力一搏,也许你会因此而创造超越自我。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最后的成功。让压力成为你冲向终点的动力。一个绝境就是一次挑战、一次机遇。只要坚持一下,总有一天你会成功。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